柳随风眯着眼睛;微微喘气;好似刚才爬楼梯耗费了不少体力。
在这瞬间;他要选定合适的说辞;他知道自己只有这一次机会。
阁楼楼梯狭窄;他故意请李定国上楼议事;李定国没有拒绝;说明李定国不是一个控制欲非常强烈的人。
他刚才在楼梯故意跌跌撞撞;李定国伸手扶过他;说明李定国是个仁厚的人。
“我初来云南;见罗雄州周边百姓安居乐业;可见李将军治军严谨”柳随风先夸赞一句;随后话锋一转;“大西军士卒善战;但不该对贵阳府朝廷兵马显身手。”他声音柔和;如一个敦敦教诲的老者。
“朝廷早就宽恕了大西军和大顺军的罪过;四年前;晋王传檄天下反剃发令;天下汉人为一家。李过受封为荆州将军;忠贞营兵马正在江北与鞑虏拼命;大西军如此做派;让朝廷很是失望。”
李定国道∶“柳侍郎说笑了;大西军又没有归降朝廷”
柳随风长叹一声;道:“天下纷争久矣;从高闯王起兵十几年;死了多少人?最后差点让鞑占了天下;李将军是明白人;为何至今还执迷不悟。”
这句话有些重;李定国色变;斥责道:“我等随八大王起兵;是因为朝廷无道;不顾百姓死活。岂能把过错推到高闯王身上。”
“天下事的过错岂是一句话能说清楚;思宗有错;已死在煤山;李将军为何还要对朝廷耿耿于怀。思宗被大顺军逼迫而死;朝廷已然原谅李过等人。以大西军残败之军;云南贫瘠之地;还想一条路走到黑吗?”
柳随风这句话直至李定国的内心;大西军内部除了孙可望;其他三府都不想对抗大明朝廷。若不是郑芝龙遣使前来联盟;孙可望也无法说服大西军再次与大明朝廷开战。
李定国不想在柳随风面前露出怯意;但他拙于言辞;一时间找不出可以说服自己话语来反驳。
柳随风面露戚色;叹道:“十几年来;死难汉人何止千万;天下局势糜烂难挽;李将军乃仁人;甘心把稍有起色的局势再拖入泥潭吗?李将军当知道我曾在高闯王帐下流荡过;但肯定不知道前因后果”
他闭上眼睛;神情悲伤的倾诉:“我家在山西本;还算富庶;崇祯七年;我家人四十口死在高闯王麾下兵马手;我被高闯王掳走挟裹两年。后来;我投入晋王帐下;也不是没有想过为家人报仇。见到忠贞营时;我想到他们是残忍的凶手;但如我一般是乱世的受害者。我放下家仇;只是为了早日找回一个太平盛世”
语毕;柳随风留下两滴浊泪;他本是做戏;此刻这两滴泪水却有真情。
他现在是大明的吏部侍郎;马上很可能要登上尚书之位;他向往权势;但不想娶妻;不要生。
李定国惊呆了;他曾因饥荒变成孤儿;有过不堪回首的经历的人很容易找到共同的感受。
他突然想起死在义父屠刀下的那些百姓。
夏虫在不辞疲倦的嘶叫。
柳随风控制情绪;睁眼道:“李将军;晋王命我来云南诚心与大西军商议招安事宜。湖广和江南民心已归;岳州将军左若收复陕西;朝廷并不怕郑芝龙在耍弄得那些阴谋;只是……;只是晋王觉得汉人已经死得足够多了”
李定国双目如星闪耀;心情沉重。柳随风直面说到郑芝龙;确实够坦诚。
短短瞬间;他心对柳随风从同情到敬佩;心转了好几个弯。他沉声道:“柳侍郎;我等也愿意北伐东虏;只是需要朝廷给个名分”
柳随风见李定国松口;心大喜;也不枉费他一番口舌;趁热打铁劝道:“朝廷绝不会亏待有功之臣。孙帅去年到南京请封秦王;虽然过分;但并非完全没有希望;只要大西军北伐清虏立下功勋;朝廷并不吝啬封王。郑芝龙与晋王合力收复江南;封延平王;吴三桂协助朝廷夺取襄阳;又收复四川;封镇西王。”
李定国略一沉吟;问:“柳侍郎此来;能给我大西四府什么官职爵位?”
“两个公爵将军;两个侯爵总兵”柳随风解释:“敕书放在贵阳府;只要大西军四府同意;我立刻来传旨。孙帅和李将军为国公将军;刘将军和艾能奇为侯爵总兵;眼下朝廷一共也只有位将军。”
这个条件的确丰厚;离封王只有一步之遥。
李定国甚至觉得这是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他知道去年孙可望请封秦王;也是开价求还价;孙可望本义是想得一个郡王;替代原沐家镇守云南。他很谨慎;道:“此事还需孙帅定夺”
柳随风拱手求道:“孙帅面前;还需李将军美言几句”
想起孙可望;李定国脸色罩上一层阴云。
柳随风已从悲伤走出来;看似随口透露:“左将军今年北上陕西征战艰难;若大西军受抚;晋王想调集忠贞营北上陕西;收复故土。”
当然;他今夜没有一句话是随口说。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一介士;可当千军万马。
第626章 针尖麦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