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控制标准的确定方法:统计计算法、经验估计法、工
程方法。
18。经验估计法即根据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主观判断
来确定标准。
19。统计计算法即根据企业的历史资料或者对比同类企
业的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来确定企业经营各方面工作的
标准。
20。工程方法即通过对工作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以准
确的技术参数和实测的数据为基础而制定工作标准。
21。控制标准的类型通常可分为定量标准和定量标准。
22。控制标准的基本要求:简明性、适用性、一致性、
可行性、可操作性、相对稳定性、前瞻性。
23。可行性控制标准的建立必须考虑到工作人员的实际
情况,即标准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使绝大多数员工经
过努力后可以达到。
24。前瞻性即建立的标准既要符合现时的需要,又要与
未来的发展相结合。
25。应急纠偏措施是指能够立即将出现问题的工作矫正
到正确轨道上的措施。
26。彻底纠偏措施是指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措施。
27。解决急性问题多是为了维持现状。
28。层级控制亦译为“官僚控制”“科层控制”,是指利
用正式的章程、规则、政策、标准、科层权力、书面文件
和其他科层机制来规范组织内部门和成员的行为并评估
绩效。
29。层级控制是多数中型和大型组织最基本的控制
方式。
30。审计控制是指对反映组织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
会计记录及财务报表进行审核、鉴定、以判断其真实性和
公允性。
31。根据审查主体不同,审计可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
审计。
32。在财务控制中,常用的比率可以分为三类:偿债能力
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和营运能力比率。
33。存货周转率是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
34。流行比率是企业的流动资金与流动负债之比。
35。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36。市场占有率反映了企业在变动着的市场中所占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