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志平推开卧室门,见金侠睡在床上,一莲正专心致志的给手机里的花朵点颜色。
志平又回到厨房,却听到金侠在屋里大声朝他说话:“他们以后别来我们家了,也请闭嘴,我们的日子怎么过,是我自己的事,跟别人无关。”
志平听到金侠的话,深以为然,又觉得母亲妹妹并没坏心,都是想他们日子好过一点,并肯定跟金侠说:“他们也是希望我们日子过好一点啊?”
“好过一点?这日子只要有她们在,永远不会好过的。我穿衣吃饭睡觉,任何一件小事都能让她们说半天。就看你妹妹那种吃苦精神是祖传的吧?说话也不动脑子,我有工作,凭什么她阴阳怪调地跟你妈一样,专门说我浪费不节约?”
志平不敢接话茬,他进门讨好地说“一个是没读书的农村人,一个是在外面打工的初中毕业生,跟他们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我们一家人观点一致,和睦团结就好了。大过年的,开心最重要。”
金侠见志平如此说,才安静下来,转身去厨房看,晚上该吃什么了?
他见碗筷早已被母亲清洗干净放好。
他便觉得母亲的优点是勤劳能干,缺点是以为勤劳能干就是做人的唯一标准,并且逢人就说“做人哦,一定要勤劳肯干。”然后就有许许多多她认为的懒种。
这才是母亲和妹妹她们对金侠心里抱怨的根源。
志平一个人躺倒在沙发上看电视,春节特别节目,一年又一年。在播放着全国各地的农历新年,民俗风情,特别是那撩人的春节序曲,既传达了一种欢乐喜庆的气氛,又让春节不能团聚的游子平添无限的思念。
志平望向窗外,天黑了下来,电视里播放着此时此刻东北雪乡的喜庆,红灯笼和洁白的雪景,屋里温暖如春,单衣薄衫的主人在忙碌着,一盆盆花花绿绿的主菜,妇人两手在灵巧地包着酸菜饺子,一排排整齐好看的饺子,竟然也是手工一个个包出来的。
志平看的出神,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一莲坐在身边,指着电视对他说:“爸爸,我想吃饺子。”
志平一愣,然后抱起女儿往房间走,对着金侠大声说:“起来吧,你女儿要吃饺子了。”
金侠一听便起来,笑着说“好呀,起来!”爸爸妈妈做饺子给宝宝吃。
金侠起来看到客厅厨房像是谢幕地剧场,悄无声息,便开心的准备包饺子。志平和女儿大声说“我们过年了”。
电视里北方的村庄已升起一堆一堆灿烂的烟花,那甜蜜柔软又忧愁的《春节序曲》再次响起。
放下女儿,两人动手包饺子,冰箱里的食材齐全,猪肉,韭菜。志平用刀切下一大块,切丁剁碎。金侠挑出韭菜里发黄的,然后放水清洗。志平看到金侠卖力地干活,便说“原来你也不笨手笨脚嘛!原来你只在乎做米饭还是面条哦?”
“我也没说多在乎面条米饭的区别,只是在乎你妈和你妹。”
志平心里当然明白,也就附和着金侠说母亲的不对,说“她是一个乡下狭隘的老妇人。”
“可你妹妹并不大啊,她也在朝着老妇人的路上跑了!”
志平无奈地笑笑,觉得读书人骂人也巧,便说“你还不算糊涂,那我们今天就包一个清清爽爽的水饺做年夜饭。”
志平见金侠好久都没那么高兴了,便说自己想把巢州的房子卖掉,但不知道是去谯城一家人在一起?还是去杭州大城市,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
金侠显然吃了一惊,她想如果考虑女儿的未来,当然是去杭州了,便脱口而出,想都不用想去杭州呀,然后又问“这是你自己想的还是你妹妹来说的?”
志平不想因为妹妹说的话引起金侠莫名的反感,便说了亚飞跟他下乡卖货,乡下的小店一年就是春节前后才有点生意,人都去了江浙沪。而且每年夏天都是饮料市场的旺季,乡下小店却不仅饮料卖不动,其他货都难卖。分析原因才知道,放暑假了,孩子们都去了父母打工的城市,乡下就成了白天和夜晚一样安静的沉闷的世界。所以他们经常晚上回来的路上,说到城市化进程和每天都在消失的村庄时,就感叹如果考虑孩子,大城市不管什么时候总是人口聚集之地,生意也就是因人而异!
两人还感叹,如果是在江浙那边发达城市,随便哪个区域,他们想也不想就把惠利源代理起来了!
正因为有这许多感慨,志平才萌生把巢州房子卖掉去杭州的想法。
中午他们又来提到这个话题,说杭州那边的工作要比老家好找。不说嫁到那里的姑娘现在都是成了拆迁户,家家都分好几套房子,就是在做保洁,家政的都月入过万了,也就是每天帮别墅的人家打扫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