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等妹妹一家三口过来时,母亲早已问了两次志平“你饿了就先吃点垫一下。”而每次志平都说不打针就没事的。
终于,妹妹一家来了。一莲高兴的手舞足蹈,她向小姑展示着新衣服上还有美羊羊呢!小姑便夸“美羊羊没有莲莲漂亮,莲莲美啊!”
一莲便得意洋洋。一会又跟表哥小胖玩起来,他把过年买来的花书包给小胖看。表哥只盯着动画片,看都不看一眼。
“都快坐下来吃饭吧?”
母亲招呼着大家入座,众人都笑容满面地坐下来。妹妹心疼地抱着莲莲,让儿子别抢莲莲的零食。
父亲很关心地问妹夫坐火车可方便?母亲在大声的说“他们买新车啦!”,像是一种责怪的语气,却也有不声不响办大事的喜悦。
父亲才明白地“哦哦,怪不得这么快就从老家赶过来了?”,老爷子只是憨憨的笑笑。
妹妹和妹夫在杭州一家服装厂打工多年,去年终于在杭州买了房,明年打算把儿子接过去,年前又买了辆小车。
“就是个代步车,冬天刮风下雨上下班不受罪的。”建华永远踏踏实实,买房买车的大事也一样一样的在实现呢!
母亲自然想到志平,想到儿子每月只挣4000多块钱,孩子买奶粉日常开支也剩不了多少了,而且还有房贷。
于是她很郑重地对志平说“你们一年下来也要算算账,能存多少,该花的要花,该存起的要存呢!孩子大了哪里都用钱了,那些衣服买了一套又一套的,不浪费钱吗?”
志平先是听母亲在说一年收入,没想到很快话题就说到金侠买衣服上去了,连忙放下饭碗,眨眨眼,示意母亲别说,可母亲最看不惯的就是儿子什么事都袒护老婆。这勤俭持家,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怎么就不能说了?
母亲接着说勤俭节约的话。妹妹仿佛深有体会,把饭碗一丢,说了两夫妻在杭州服装厂以前是租最便宜的房子。要么是地下室终日不见阳光,要么是不带电梯的阁楼,天天爬楼不说冬天冷死人,夏天热死人。后来买了辆二手摩托,两人又搬到郊区租农村的房子。一间一间的合租,一个大院里住四五家,江西的,贵州的。虽然回家不用爬楼,晒被子方便多了。但到了吃饭炒菜的时候,没有厨房,满屋子辣椒呛人,关上房门都不行,也很受罪哦!
妹妹一直在说着自己打工的勤俭节约的往事。金侠却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说“好了好了,我不吃了,莲莲我带你看电视去!”把筷子往桌上一放,抱着孩子去房间“嘭”地关了门就不出来。
志平看着叹气,也对母亲和妹妹说的话一句也反驳不了。
父亲只装作没看见,跟二女婿建华在说到杭州那边的条件比安徽老家好很多了。建华诚恳地说,他们只是在那边上班这么多年才要买房。如果不是因为工作,也不会在那里买房。
只有母亲和妹妹两人相谈甚欢,志平给妹妹妹夫换了茶叶,让他们去客厅坐下来看电视。但妹妹只说“我跟老妈谈谈心,你爱听不听,别打扰我们。”
志芳从小就性格泼辣,虽然志平不愿意她们窃窃私语,但也无可奈何。
4点多时,妹妹拉志平过来诚恳地说“大嫂是有固定工作的人,你们两地分居,两处都有房子,不如把巢州房子卖了,去谯县,一家人在一起。如果不想去小县城,那就来杭州,市区房子买不起,但他们余杭区也有地段不贵的,不如在那里买一套,兄妹在一起,老了也有个照应。并且学着母亲的语气,老了你是指望不上她的,能把孩子养大,各过各的吧?”
妹妹虽然说这话让志平心生不快,但也是一片好心,至于去杭州买房,他倒是第一次想到,感觉不太靠谱。但仔细想来,虽然没考虑什么养老,妹妹们在一起这些问题。
但他认为加速城镇化的当下,大城市永远在虹吸小地方的资源。在大城市里有套房要比小城市享受的资源多的多呢?
这些他开车在乡下卖货时就深有体会了!
“那我们考虑考虑再说吧?”志平只好这样回答。
“当然你们考虑好,去了杭州,别担心工作难找,只要踏踏实实的干活,机会有的是。你还会开货车送货,那边的超市送货的就太多了,工资也保你们一家大人小孩的开支也够了,我们在那边,有什么事要帮忙的也方便多了。”
“那总要商议的呀?”志平无奈地说。
志芳才觉得自己说的话哥哥都着急了,不禁哑然失笑说:“还早呢!”
妹妹和妹夫带着孩子准备回去了,父亲说他也坐车回去,瓦厂终究需要个人看场子。志平心里明白,父亲是不愿意在这里看到金侠的傲慢,而更愿意跟女儿女婿说说话。没想到母亲也跟着要走,她说:“饭菜都做好了,年饭也吃过了,让你们一家人安安静静的过大年。”然后一句话也没说,坚定的去了车上。只留下志平一个人呆呆的站在屋里大半天才明白过来。
妹妹妹夫母亲他们都回去了,这个年只是聚了一下,并没有说什么,好像又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