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正常,忙活一场费了精力,赚点中间差价也实属应该。
第50章
村里有些人去过县城后,带回来了很不好的消息,在村里卷起一阵焦急议论狂潮:
&ldo;县城粮铺的麦价果然降了!听县里人议论说,前两天还是三十文钱一升麦子,如今就降到二十七文钱一升了!按照这个降法,说不得再过两天就是二十五文钱一升了。&rdo;
&ldo;或许到最后了,二十文钱一升都有可能……不能等麦价重新涨起来了,得赶紧趁如今还没将太多,赶紧卖了愁足赋役银!&rdo;
&ldo;而且县城还新开了一家粮铺,据说是县太爷的小舅子开设。跑去问了,若是付给铜钱,就二十七文钱一升麦子,若是直接付给银子,就是二十五文钱一升。&rdo;
&ldo;县太爷小舅子开的粮铺?那到时给我们缺斤少两了,我们也不敢说、也不敢闹啊!这不是欺负人呢嘛?!&rdo;
&ldo;可又能有什么办法?&rdo;
一切的议论和不忿,最后都归结于一句愤懑无奈的&lso;可又能有什么办法?&rso;。
就在这时候,姜家站了出来!
姜家说了,按照以往三十文钱一升的价收麦子,而且是直接付给银子。
这不啻于绝境之中,伸出援手解救了他们啊!
之后,村里人家有许多感恩戴德,感念人情的漂亮话,不必赘述。
总之,姜家此举真是太仁义了,村里人家无不承姜家的人情。
当然,素来与姜家关系不好的南边严家,不算在内。
在姜家越过越好,村里也越来越多人家与姜家交情更好之后,严家就安分下来了,毕竟寡不敌众。但拉下面子来与姜家和好,也还是没有的。
之前姜家与村里人换麦种时,村里除了像夏家这样劳力太少的几家没换外,也还有一个严家没有来换。
这一次,村里其他人家都选择把麦子卖给姜家。不用累死累活的往县城挑运,价钱又还和以前一样,而且还是直接付给银子,这样的好事没人会傻得放过!
除了严家这样,与姜家不和甚至积怨甚深的人家。不过全村也只有严家一家,与姜家积怨甚深了。
那些以往与姜家关系一般,说不得暗地里还不喜姜家的人家,也都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腆着脸皮笑呵呵地把麦子往姜家挑。
不过就算严家主动求和,周翠娘也是不会同意的:&ldo;哼!严家婆娘这样,还算是有点志气。因为她也知道,就算登门来给我赔礼道歉,我也照样不可能同意换麦种,不会同意收她家的麦子!哼,还算是有点骨气!&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