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我在清朝当太监 > 风起云霄(第1页)

风起云霄(第1页)

风起云霄

乡绅会议虽然被搅黄了,但刘满仓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决心,却传遍了清丰县。百姓们都拍手称快,纷纷主动到县衙登记田亩,缴纳税赋。短短几天,县衙就收到了两千多石粮,虽然不多,但至少让空荡的官仓有了些粮食。

刘满仓用这些粮,在城外开了个粥厂,每天给流民们施粥。粥虽然稀薄,但至少能让他们活下去。他还让人去邻县买了些种子,准备等开春后,分给没有田的百姓,让他们开垦荒地。

可他心里清楚,这些都只是权宜之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得让乡绅们补交粮税。赵富贵和王德全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没过几天,京城就来了封信。信封上写着“礼部侍郎张景明亲启”,却被送到了县衙。刘满仓拆开一看,里面是张景明写给赵富贵的信,信里说:“清丰县知县刘满仓,妄行新政,扰乱地方。吾已向吏部递了奏折,弹劾其滥用职权,欺压乡绅。不日,便会有旨意下,将其革职查办。”

刘满仓看完信,心里沉了沉。他知道张景明会报复,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老陈在一旁急得直跺脚:“老爷,这可怎么办?张侍郎是朝廷大员,咱们斗不过他啊!”

李青也皱着眉:“学生听说,张景明在朝中势力不小,和几个王爷都有往来。他要是真弹劾您,恐怕……”

刘满仓捏紧了信纸,指节泛白。他想起离京时张廷玉说的话:“清丰县的仓不实,你要给百姓装满粮仓。”又想起那些流民们渴望的眼神,想起周老实说的“您是好官”。他不能就这么放弃。

“我不能走。”刘满仓抬起头,目光坚定,“就算被革职,我也要把该做的事做完。张景明要弹劾我,总得有证据。只要我们把乡绅们的罪证收集齐,就算到了京城,我也能说清楚。”

接下来的几天,刘满仓和李青更加努力地收集证据。他们去了赵富贵的庄园,发现庄园里不仅有大片的田地,还有个私人粮仓,里面堆满了粮食,足够全县百姓吃一年。他们还找到了几个被赵富贵买通的衙役,让他们指证赵富贵偷税漏税、欺压百姓的恶行。

可就在他们收集到足够证据,准备上报知府时,意外发生了。

那天夜里,刘满仓正在书房整理证据,忽然听见外面传来“救火”的喊声。他连忙跑出去,只见后院的粮仓着火了!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衙役们正在奋力救火,可火势太大,根本扑不灭。

刘满仓心里一紧,粮仓里不仅有刚收到的粮食,还有他们收集的证据!他冲进书房,想把证据拿出来,可刚到门口,就被浓烟呛得咳嗽不止。这时,李青冲了进来,拉着他往外跑:“老爷,别管了!火太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他们刚跑出书房,就听见“轰隆”一声,粮仓的屋顶塌了。火光映在刘满仓的脸上,他看着燃烧的粮仓,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那些粮食,是百姓们的希望;那些证据,是他对抗乡绅的武器。现在,全都没了。

“肯定是赵富贵他们干的!”老陈气得浑身发抖,“除了他们,没人会这么狠心!”

刘满仓沉默着,没说话。他知道老陈说得对,可现在没有证据,就算怀疑,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第二天早上,粮仓变成了一片废墟。刘满仓站在废墟前,看着被烧焦的粮食和纸张,心里一片冰凉。就在这时,一个衙役跑过来,手里拿着块烧焦的布料:“老爷,您看这个!”

刘满仓接过布料,只见上面绣着个“赵”字。这是赵富贵家丁衣服上的标志——赵富贵的家丁,衣服上都绣着个“赵”字,以示区别。

“证据!这就是证据!”刘满仓紧紧攥着布料,眼里闪过一丝怒火。他立刻让人去抓赵富贵的家丁,可等衙役们赶到赵府时,那个家丁已经不见了。赵富贵说,那个家丁前几天就辞职了,他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显然,赵富贵早就做好了准备。

刘满仓知道,不能再等了。他立刻写了封奏折,把赵富贵和王德全欺压百姓、偷税漏税、纵火焚烧粮仓的恶行,一一写了下来,还附上了仅存的一些证据,让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风起云霄

他不知道这封奏折能不能送到皇帝手里,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等到结果。但他知道,自己必须这么做。

奏折送走后的几天,清丰县平静得有些反常。赵富贵和王德全没有再来找事,乡绅们也都闭门不出。可刘满仓却觉得,这平静的背后,藏着更大的风暴。

这天下午,他正在粥厂查看施粥情况,忽然看见远处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是个穿官服的人,骑着高头大马,手里拿着一卷黄绸——那是圣旨!

刘满仓心里咯噔一下,连忙上前迎接。只见那官员展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河南清丰县知县刘满仓,推行新政,操之过急,致使地方动荡,乡绅不满。着即停职反省,暂由乡绅王德全代理知县事务。待查明真相,再作处置。钦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