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秋澜尚且还不知道清珩师父已经帮他把事情给解决了。
就等着君秋澜什么时候带人过来了。
颜淮那边跟清珩说了,如果君秋澜暂时还不愿意摊牌,到时候就安排其他人去帮他代办就是了。
让清珩做个中间人,找个借口糊弄过去就行,反正君秋澜在这个世界上最信任的人就只有清珩了。
别说君秋澜妹妹的身份,爹娘的身份,颜淮也准备一起安排了。
就算不愿意来这个世界常住,偶尔过来玩几天,有合法的身份,总归是方便一些的。
君秋澜这边,回了家之后,父亲早就在等着了。
“情况如何了?”
他见父亲脸上都带着喜色,应当是情况还不错?
君郁:“都搞定了,除了有一位知府实在是胆子小,不愿意参与,其他的都差不多默认了。”
“不参与的是陈大人?”君秋澜对这位知府大人有点二印象,俗话说,相由心生,这位陈大人看起来确实是有些胆小怕事的模样。
在猜到他们意图的时候,他都见到这位陈大人的双腿在发抖。
能理解的。
毕竟是造反,事关重大,他们被拒绝,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君郁颔首:“不过这位陈大人说了,他就当没有来过这一趟,没有听过今天的事情,剩下的几个,基本上都是以以陶隐为首,毕竟陶隐做过京官,直接是大腿一拍,跟着我们就是干。”
那位陈大人愿意做个小聋瞎,不管,不问,其实已经很好了。
他们最初的设想就是让所有人做个小聋瞎,等见识到他们发展之后,再说加入的话,也不迟。
毕竟几个州府临近,他们这里的动作太大了,邻居们不可能不知道。
要是直接捅到上面去了,那他们的发展就要更艰难了。
“爹,跟我说说具体情况吧,既然他们要跟着我们干,我们也得拿出一些诚意,让他们见到实际的好处才行。”
君郁点点头,说起了今天的事情。
自从君秋澜走了之后,他,段文,孔盛,三个人轮番上阵,讲述起了他们决定起义之后,这半年的变化。
是的,他们决定造反,还真就是从过完年之后,有老农推断出大概有旱情之后。
这么短的时间,他们不光是解决了百姓可能会饿肚子的问题,也让更多的百姓读得起书了。
知青下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君郁今天还带他们去街上走了一圈儿。
从前,遇到那种管事儿坑老百姓的血汗钱,就是因为底层老百姓不认识字。
今天刚好带他们去了城西。
那边全是农闲出来找零工的村民,今天又刚好碰到心存侥幸的管事,要招几个民夫去给主家修缮房屋。
契约书上写的是35文钱一天,然后管事的跟民夫说的是30文钱一天。
明显就是想吃五文钱的回扣。
从前村民们不识字,出门干活儿,也差不多都是这个价钱,上下有个几文钱的浮动很正常。
但是这回明显是主家在契约书上就写清楚了要给35文钱的。
刚好有个民夫家里有孩子在学堂念书,他平时干完活儿,就跟着知青们学几个字,晚上还能跟孩子一起背书,识字。
一段时间的累积下来,他已经认识不少的字了。
往常不认识字,大家都是直接在契约书上按个手印,这回有好几个人都是自己往上面写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再按手印。
这个民夫就顺便看了一下契约书上的内容。
这一看就不得了,少了五文钱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