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曾仕强点评胡雪岩传奇 > 第43章 发寒热香官逝世 惊炎凉左爵赉书(第8页)

第43章 发寒热香官逝世 惊炎凉左爵赉书(第8页)

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有限,就算三头六臂,又办得了多少事?要成大事,全靠和衷共济,说起来我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朋友。要拿朋友的事当自己的事,朋友才会拿你的事当自己的事,没有朋友,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还是没有办法。

江湖上最讲究漂亮,一句话就算定局。

江湖上做事,说一句算一句,答应了人家的事,不能反悔,不然叫人看不起,以后就吃不开了。

王有龄回想此行的种种,无一事不是顺利得出乎意料之外,因而心里不免困惑,一个人到底是靠本事,还是靠运气?照胡雪岩的情形来说,完全是靠本事,想想自己的今天,似乎靠运气。

这话也不对!他在想,胡雪岩本事通天,如果没有自己,此刻自是依然潦倒,怀才不遇的人,车载斗量,看来他也要靠运气。

至于自己呢?如果不是从小习于吏事,以及这一趟从京师南下,好好看了些经世之学的名著,为黄宗汉所赏识,那么即使有天大的面子,也不过派上两个能够捞几个钱的差使,黄宗汉绝不会把漕米海运的重任,托付给自己。照此一说,还是要有本事。

有本事还要有机会,机会就是运气。一个人要发达,也要本事,也要运气。李广不侯,是有本事没有运气,运气来了,没有本事,不过昙花一现,好景不长。

不要自恃脑筋快,手腕活,毫无顾忌地把场面拉开来,一个人的精力到底有限,有个顾不到,就会出漏洞,而漏洞会很快地越扯越大,等到发觉,往往已不可收拾。

一个人不能光靠运气,运气一时,总要自己上进。

人生在世,不为利,就为名。做生意也是一样,冒险值得不值得,就看你两样当中能不能占一样。

这几年是一重劫运,惊天动地的日子。不相信“在劫难逃”这句话,只觉得一个人要出头,就在这个当口。人生在世,吃饱穿暖,糊里糊涂过一生,到闭眼的那一刻,想想当初,说不定会懊悔到这世界上来一遭,这就没啥意思了。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总要做件别人做不到的事,生前死后,有人提起,翘一翘大拇指,说一声“某人有种”,这才是不辱没爹娘。

话虽多余,不能不先交代,这就是江湖上的“过节”。

现在是运气来了,要好好拿本事出来,本事在胡雪岩身上,把胡雪岩收服了,他的本事就变成了自己的本事。这样深一层去想,王有龄欣然大有领悟,原来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用人,用人又先要识人,眼光、手腕,两俱到家,才智之士,乐于为己所用,此人的成就便不得了了。

由于这个了解,王有龄觉得用人的方法要变一变,应该恩威并用,特别是对胡雪岩,在感情以外,更加上权术、笼络之道,无微不至。

你从藩署回局里,有件要紧事办,把局里的人找了来,透露点意思给他们,海运局的差使不动。为什么呢?是要把人心稳住,拿钱庄来说,如果档手一调动,伙计们就会到外面去瞎讲,或者别人问到,不能不回话,这样一来,内部许多秘密,就会泄露出去。我想官场也是一样,所以只要这样一说,人心定了,就不会有风言风语,是是非非。

雪公,你千万要沉住气!今日之果,昨日之因,莫想过去,只看将来。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只想着今天我做了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就是了。

附录三与胡雪岩相关的人物志

世界上人是最奇妙的东西。有横刀立马之勇者,有截断江流之强者,有羽扇纶巾之智者,有播示爱心之仁者。当然,也有唯唯诺诺之卑者,有随事浮沉之庸者,有鼠目寸光之懦者,有奉迎溜须之媚者。人世间众生,千姿百态,老天的造化,让我们得以饱览不同风貌之人物。

中国人一向以人为中心,参与社会的最大教派就是处理人际礼仪关系的儒家。中国人似乎天生就知道,人必须与人相亲、相爱、相助、相敬。虽然道家说人与人之间的至境是“相忘于江湖”,但中国人从来都视其为至境,不到一定境界不可滥用。

因为有了各色的人,于是便成就了千百的事。胡雪岩与各色人打交道,成就了花团锦簇之事业。这些人风貌格调各不相同,经历应对亦各有异,因此作此人物志,欲示众人其重点。

王有龄

王有龄是胡雪岩据以成事的首位官僚。而王有龄能北上求官,全得力于胡雪岩冒着丢失饭碗的危险鼎力相助。王有龄于人情世故不甚通透者,也全仰赖胡雪岩的指点。后来王有龄成为何桂清手下的一位理财能手,也与胡雪岩这位高参在侧不无关系。王有龄依靠胡雪岩而官运亨通,胡雪岩也依靠王有龄而得大发舒。

世人对王有龄借胡雪岩之助而青云直上有一简要叙述:

浙江巡抚王壮烈公有龄,幼随父观察浙江,父卒于官,眷属淹滞不能归,僦屈杭州。一日有钱肆伙友胡光墉见子而异其相,谓之日:君非庸人,何落拓至此?王以先人宦贫对。胡问有官乎,日曾捐盐大使,无力入都。问需几何。日五百金。胡约明日至某肆茗谈。翌日王至,胡已先在。谓王日:吾尝读相人书,君骨法当大贵,吾为东君收某五百金在此,请以畀子,速入都图之。王不可。日:此非君金而为我用,主者其能置君耶?吾不能以此相累。胡日:子毋然,吾自有说。吾无家只一命,即索去无益于彼,而坐失五百金无着,彼必不为。请放心持去,得意速还,毋相忘也。王持金北上,至天津,闻有星使何侍郎桂清赴南省查办事件,乃当年同砚席友也。先是王随父任,初就傅,何父方司阍署中,有子幼慧,观察喜之,命人塾与子伴读,既长能文章,举本省贤书,入都赴礼部试,遂不复见,不意邂逅于此,即投刺谒之。何见王惊喜,握手道故,欢逾平生,问向往,王告之故。何公日:此不足为,浙抚某公吾故人也。今与一函,子持往谒,必重用。胜此万万矣。王持书谒浙抚,抚军细询家世,即以粮台总办委之。王待檄,乃出叩胡,取前假五百金加息偿之,命胡辞旧主自设钱肆,号日阜康。王得粮台积功保知府。旋补杭州府,开道员,陈臬开藩,不数载简放浙江巡抚。

就在王有龄保知府后,何桂清来到浙江当巡抚。在浙期间,何桂清在王有龄、胡雪岩的谋划和参与下,督办团练,并派浙军去皖帮助江南大营作战,还每月向江南大营递解饷银六万两。何桂清升为两江总督后,派善于聚敛的王有龄至上海整理财政,控制海关税收,在苏、淞、常、太三府一州之地,重征钱漕和苛捐杂税,每年竟征到漕粮10余万石,捐税等700余万两。王有龄遂得一“长于理财”之名。

由于有何桂清的支持和个人的实际功绩在,王有龄在浙江省的影响已经大于巡抚。1860年,太平军进逼杭州,王有龄率所训团练至,太平军不战而走。何桂清认为王有龄保杭有功,就上折请简派王有龄为浙江巡抚。时太平军攻下江南大营,常州、苏州相继陷落,进逼嘉兴,杭州吃紧。王有龄率闽兵屯于北新关外,兵分两路夹击太平军,太平军乃退。

1861年,太平军李秀成大兵压境,杭州处于包困之中。年底,萧山、诸暨、绍兴都落入太平军中,杭州饷源断绝。此时王有龄所请小股援军都已无力冲毁大批的太平军队伍。而曾国藩与何桂清、王有龄集团有嫌,遂命左宗棠部勒马观变。太平军终于入城。王有龄服毒不死,乃自缢,李秀成知道后,为他备棺安葬。

曾国藩当时全面主政,奏言称:“有龄在浙,官绅不和,不能驭兵,以致偾事;仍以粮尽援绝,见危援命,大节无亏。”王有龄之为人过与不及之处,基本上可以从这里看出端倪。

何桂清

胡雪岩与何桂清关系甚密。王有龄与何桂清家本为世交。王在接受胡雪岩资助北上之时,重遇何桂清。在何的支持下,王有龄得以青云直上,并以种种便利回报胡雪岩。

在何桂清、王有龄的呵护下,胡雪岩得以利用他们的关系,参与江南大营事务,出谋划策在苏淞等地区搜刮钱财。胡雪岩早期经营上能迅速扩展,与何、王二人对这一带的控制不无关系。

何桂清年少气盛,得势之后冲昏头脑,“征款筵宴”,“夺贾人妻为妾”。胡雪岩虽因此对何桂清有所提防,但仍在薛、何、王间出谋划策,筹划借兵助剿事宜。

胡雪岩为生意计,能忍人所不能忍,毅然将爱妾赠予何桂清。此为一些人所称叹,也为一些人所诟病。如何选择,态度看法如何,全赖我们自己的阅历体验。所谓“量小非君子”,是耶?非耶?

何桂清(1816—1862),字根云,云南昆明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编修,历迁至内阁学士、侍郎。

咸丰二年(1852年),清政府在太平军打击下,库帑空虚。时何桂清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赏事务,推行钞法,竭力为清政府筹措军饷。同年秋,何桂清督江苏学政,疏陈兵事,谧督抚之畏葸懦怯者,无所顾忌,为朝廷激赏。咸丰四年(1854年)夏,调仓场侍郎。九月,调任浙江巡抚。何桂清就职后,整顿全省军队,在杭州设协防局,并每月按时向江南大营递解协饷6万两,取得向荣的协助。

咸丰五年(1855年)春,清廷将皖南划归浙江巡抚管辖。何桂清奏请以某职江西巡抚张芾督办皖南团练、劝捐事宜,并派军进驻皖南,协助向荣作战。太平军击破江南大营后,大营的败兵蚁聚丹阳,何桂清以大量军用物资协助和春、张国梁重建江南大营。

咸丰六年(1856年)夏,太平军击溃江南大营。何桂清出任两江总督。在两江任内,他派善于聚敛的王有龄至上海整理财政,控制江海关税收,在苏、淞、常、太三府一州之地,重征钱漕和苛捐杂税,每年居然搜刮到漕粮100余万石,捐税等700万两,为讨好朝廷和左右江南大营的军事,他每年办漕100万石,每月供给大营军饷40余万两,大米一万数千石。江南大营因饷粮充裕,大量购进洋枪、洋炮。

咸丰七年(1857年),清军攻陷镇江,何桂清以筹饷有功,晋封太子少保。他为一时的得势冲昏了头脑,在常州“征款筵宴”,“夺贾人妻为妾”,胡作非为。十年(1860年),太平军一举击破江南大营,乘胜东征。和春“以十二骑”败奔常州。太平军前锋衔尾而至,何桂清惊慌失措。粮台查文经、布政使薛焕等禀请何桂清退守苏州筹饷。5月21日,何桂清打死、打伤跪请坚守常州的士绅数十人,率属逃窜。至苏州,江苏巡抚徐有壬“闭不纳”。遂借口赴沪商借洋兵“助剿”,遁逃上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