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青衣官吏不知陈启为何会如此询问,但还是赶忙替郡侯作证道。
“那百姓呢?郡侯可曾对百姓放粮救灾?”
陈启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不知这郡侯是不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索性直接点破问道。
“给百姓发粮?这……长老,我凤仙郡未曾旱前,因富庶繁华,所纳人口众多,纵府衙之内屯粮甚多,可若四散发去,又能救济到几时?”
“且下官这粮食,主要还是得供给于官吏军伍,若其不得进食,人心散乱,身体虚弱,再有贼众四起作乱又该如何是好?
届时,死伤百姓恐怕更甚于今呐!”
郡侯总算听懂了陈启话语中的意思,苦笑一声,拱手而道。
他这天竺地界,倒不是没有类似“开仓放粮”的举措,只是叫作“布施”,也有叫“无遮大会”,既无遮无拦,不分类别,众生皆可参与的领取财物、粮食的大会。
(嗯,现代的那个属于望文生义……)
可那是富裕之时,才会做的彰显善心之事啊!
哪会在如今这种危急困难之时做?
这位老师父虽然慈悲,但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
“…………”
深深的看了郡侯最后一眼,陈启垂下眼眸,不作多言。
倒是猴子在旁听完了全程,眼珠一转,立马见缝插针的接过话头道:
“这天年连旱,必是上主失德,敢问郡侯,大旱前,可有做过对天地不敬的事?”
怎师父问完,徒弟还要问?
你们这群和尚的问题怎这么多?
而且什么上主失德?还直接问我有没有不敬天地?
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啊!
这是明晃晃的指着本侯的鼻子骂啊!
这天不下雨,连年干旱,还能怪本侯不成?!
你们……
郡侯的脸色一僵,心头腾起火气,但见问话的是个金毛雷公嘴的和尚,认出是手下禀报,夸出海口的正主。
一时也只能将火气暂且偃旗息鼓,强忍着怒意,僵脸干笑道:
“呵呵,这位小师父,在下司牧凤仙郡,虽不敢说德治兼备,路不拾遗,但在旱前,也可称得上富庶一方,且治政不才,好歹也能称得上一句清明廉洁,何曾有过天怒人怨,惹来连年大旱的罪过?”
“嘿嘿,希望如此吧。”
看着毫无所觉的郡侯,猴子意味深长的笑了笑,见自其口中,八成是问不出真正缘由后,也懒得再开口相问了,直接起身活动活动筋骨道:
“罢了罢了,这祈雨之事,宜早不宜迟,八戒,沙师弟,看好师父,我老孙上天宫一趟,去去就回。”
伸了伸腰臂,对两个师弟吩咐一番,一个腾身,猴子的身影竟就这样凭空消失在了郡侯眼前!
“这这这……刚才那位师父去哪了?”
见到猴子猝然消失,郡侯以及一旁的青衣官吏皆被吓了一跳,跌退几步,战战兢兢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