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玄德公的政权最终胜利,雷远毫不怀疑,自己能取得极高的政治地位,获得极大的政治力量。那么,阿诺作为雷远的孩子,他能继承雷远的事业么?还是说,他会成为雷远所厌恶的那种膏粱子弟,成为无数醉生梦死的世家子弟之一?
如果阿诺成了后者,那玄德公的政权又何异于魏,何异于晋?雷远的努力,难道就只为了把庐江雷氏从豪强转变为世家,让自己的后人和亲族,成为压榨百姓的人上人?这样的未来对雷远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雷远希望阿诺不要辜负父亲的功业,希望他不要辜负这个国家和民族。他更强烈地希望,阿诺的同辈,乃至以后一代代的人,都能够推进事业而非摧毁事业,能够创造文明而非摧毁文明。
但那又只能是希望,甚至可以说,是奢望。
毕竟未来太难把握,而雷远的能力和眼光又太有限了。这让雷远隐约觉得有些羞愧,心情也忽然有些沉重。
此时一行人回到馆舍,原本该跟从诸葛乔的仆婢们慌忙出来迎接。诸葛亮向关羽调侃地说了什么,而关羽掀着胡须,仰天大笑以应。
雷远稍稍加快脚步赶上,越过门扉走了没几步,身后有沉重的脚步声迅速接近。他急停步转头去看,结果险些与人撞在一起。
他稍微往后退了两步,看见来的是负责驻防江陵的都督,关羽的得力臂膀赵累。
赵累手里抓着一份卷宗,满头大汗,而脸色有些发白。他顾不上与雷远寒暄,略行一礼,便即奔到关羽身边。
雷远注视着赵累,见他在关羽身边附耳低语两句,关羽眼中光芒一绽。
诸葛亮注意到了这个情形,他亲切地拍了拍诸葛乔的肩膀,将之托给仆婢,旋即回来:“云长,何事?”
话一出口,他又跟着道:“莫非许都那边?”
关羽把卷宗交给诸葛亮,沉声道:“五日之前,天子策命曹操为魏公了!”
第0701章败坏
策书出于许都,曹公在他的霸府邺城接受。
而赵累带来的这份卷宗,当是许都朝廷发送到荆州某处重要官署的副本。
看来新任的尚书令董昭对许都的高压管治很有效果,骁骑将军曹彰的数万兵马也发挥了作用,所以在策书颁往邺城的同时,朝廷都顾不得该有的辞让程序,直接向各地官署分送诸多副本。看起来,这像是许都朝堂上的公卿们急于告诉所有人,朝廷已向曹丞相屈服。这些大汉的栋梁们,可以说求生欲很强了。
此前亲附于玄德公的荆州士人,被曹公收拢了一大批,都拿来交换夏侯惇、张郃及其部众了。此时曹军集中在襄阳、樊城等军镇,内部以军法部勒,管控甚是严密。也不知这份卷宗,荆州军府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
诸葛亮向赵累颔首示意,然后打开卷宗,低声念道:“朕以不德,少遭愍凶,越在西土,迁于唐卫……”
赵累拿到卷宗以后,一路握持着奔来,手上的汗水将卷宗洇得湿润,以致几处的字迹模糊。诸葛亮很快就不再念下去。
他低下头,左手将卷宗用力握紧,然后再加上右手。他陷入了沉默。
雷远看不到诸葛亮的神色,只看到他的双手青筋迸出,而白羽扇落在地面。
所有人都知道,曹操更进一步乃是必然;但当此事切实发生的时候,诸葛亮仍然惊怒交加。
数十年来,汉室陵迟、刘氏衰微已成了事实;所以才有烽烟四起,天下大乱。可无论如何,马超那个化外野人不论,有力的诸侯们至少在明面上不逾规矩,都还尊奉汉室……直到此刻之前。
当曹操进位魏公的举措开始,“以魏代汉”的进程就开始了。这个进程一旦起步,就绝没有中止的可能,曹公和依附于他的无数人,将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将之推进下去,直到千疮百孔的汉室轰然坍塌,直到新的王朝继之而起。
也就是说,诸葛亮所熟悉的,所寄托情怀的汉室,从这时候起,便踏上了走向死亡的道路。而玄德公所要复兴的汉室,终究不是光武一脉相传的那个汉室了。
过了好一会儿,诸葛亮抬起头,深深吸了口气。他将卷宗递给雷远,摇头苦笑道:“奸臣凌轹汉室,时局倾危如此,公卿大夫不奋身赴难,反倒写得一手好文章!”
雷远才懒得看这种强行堆砌出来的文字。他将卷宗交还给赵累,问道:“军师要尽快回益州么?”
诸葛亮弯腰拾起羽扇,神色完全恢复平静。他摇了摇头:“不必。主公那头,收到消息不会比我们慢多少。对应的一切,也都安排就绪,我们无须忙乱。”
说到这里,他看看诸葛乔,见这孩子正在稍远处忧虑眺望此地情形,于是轻声笑了笑:“今日下午有暇,我得陪阿乔登临江陵城楼,看看这荆南巨镇的风景。”
诚如诸葛亮所言,同样的策书副本,在三天以后就到了刘备手中。
刘备已经在巴郡治所江州城驻留了数月,早有人劝他,不妨转回成都,但他没有同意。
之前江东扰乱荆蛮、插手交州,刘备立即从汉中提兵数万南下,通过巴西郡直下巴郡,屯兵于峡江之间,作为对吴侯的威慑。此后两家在交州分出了胜负高下,吴侯主动罢兵,而刘备仍然驻在江州。
许多人觉得,玄德公的这个举措有些高深莫测。但刘备自己明白,他只是真正对孙刘联盟失望了,连带着,他也一时不想回到成都,因为到了成都,他就没法回避孙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