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到关西境内,这支禁军已能蒙眼拆装九弧弩。
林棣臻策马检阅时,百人忽以刀鞘击打胫甲,金铁合鸣惊飞了树上的小鸟——这竟是他们自发整齐划一的回应林棣臻。
李浩民望着尘土中少年皇子挺直的脊背,忽想起渡黄河那日,他见林棣臻将母妃所赠一些珠宝典当,换来二十车冻疮膏,分与士卒,让他们到了北境使用。
…………
"
十三殿下对《太坤阴经》的坤甲篇似有独到见解?"
某次夜谈,李浩民故意抛出难题。
林棣臻就着篝火在掌心画八卦:
"
总兵大人请看,若将休门改至辎重队。。。"
火光跃动间,他竟用算经推演出更优的行军序列。
…………
"
启程前圣上赐的《六韬》,殿下可曾读完?"
李浩民在入雍凉境前最后试探。
林棣臻自鞍袋取出书卷,内页批注墨迹尚新:"
读到《六韬·坤符篇》,忽觉与总兵大人前日所授的击阵暗合。
"
李浩民瞥见书缝里夹着的桑皮纸,正是自已三天前给他的残阵图,此刻却被朱砂勾连成全新战法。
李浩民的密奏在月圆之夜送出。
澄心堂纸上以飞白体写着:"
臣观十三殿下,性情刚毅,颇似太祖起事时"
信使马蹄声远时,他望着中军帐内晃动的烛影——林棣臻正用金错刀修整箭羽,那仪刀本是八皇子送十三皇子的礼物,此刻却成了整饬军械的工具。
…………
晨雾未散的武威城外,十万旌旗刺破云翳。
李浩民勒住战马,玄铁甲胄在熹微晨光中泛着冷意。
他身后百余亲卫的佩刀整齐地垂向地面,刀鞘上凝结的霜花折射出细碎寒芒。
十三皇子林棣臻的坐骑却在这肃杀中踏出清越蹄声,少年皇子墨色大氅上银线绣着的四爪蟒纹在风中若隐若现,身后他的百多骑玄甲禁卫始终保持着七步距离,马蹄声如更漏般精准相叠。
林棣臻勒马立在武威城残破的瓮城外,望着三支风格迥异的军阵如浊浪般汇流——雍凉铁骑的虎头盾映着雪光,三晋刀盾兵的环首刀悬满铜铃,关西重甲兵额间的红抹额猎猎如焰。
武威城头玄鸟旗在朔风中猎猎作响,三位副将按剑拾级而下,铁甲鳞片刮过已经开始结冰的台阶,发出细碎的冰晶迸裂声。
三晋领头副将赵继宗在辕门前十五步处站定,这个距离恰好是《大周军礼》规定外臣面见皇族的最小间距。
少年皇子立在朱雀旗下,织金蟒纹的玄色锦袍被风掀起一角,露出皇子特赐的犀牛皮护腰。
"
末将甲胄在身,全礼恐惊了殿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