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穿越1944我在东北打鬼子 > 第319章 对外开放之序曲(第2页)

第319章 对外开放之序曲(第2页)

“小李,你的计划是什么?招商引资?然后呢,咱们社会主义国家招资本家过来开工厂,这说不过去啊。”老领导一脸的为难,效力的计划怎么就这么激进呢。

“领导,您想想,黑狗能抓兔子,黄狗、白狗能不能抓兔子?咱们国家办企业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税收么?只要企业按实际交税,还不是为咱社会主义做贡献?再说这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咱华夏才多少土地,将来要养活多少人,又要高效率,又要全民都幸福,咱们不引导民众从商,那么多人怎么生活?”

李旭东一连串的问句把老领导给问迷糊了,这家伙不同意家庭为单位的承包责任制,可又为什么要放任民众经商呢。

“领导,咱们占全球百分之七的土地要养活全球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您不以养活这么多人口为己任,还想啥呢?你们只要划一片地,我就还您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不仅能养活无数的工人,还能解决很多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这样两全其美的好事,也就是。。。。。。”

“啪”!

李旭东正得意的一张嘴嘚吧嘚吧说个不停,突然就被老领导拍了一把桌子,“娘的,咱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该努力发展经济,当初的决策就没错!”

刚建国的时候,华夏就准备用二十年的时间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老领导说的就是这个决策。

“哦,您老英明,我对您的佩服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一发不可收拾。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

“够了,够了,你这是赞美谁?是你自己吧?”老领导难得从李旭东嘴里听到他拍马屁,忍着恶心说道:“小李,这个事情还没有定论,你还得再等等。这事儿不许往外说,知不知道!”

这年月,华夏正处于经济困境与社会转型的双重压力之下。经过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运行,经济活力逐渐被束缚,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力低下,工业体系僵化,人民生活水平停滞不前。

越是保守,思想就越不开放。和外资合作办厂是剥削老百姓,属于资本主义不被允许。若是个人有半点逾规越矩的行为,不是定性为投机倒把,就是牛鬼蛇神,再不就是定性为流氓罪,轻则被拘留或者挂牌游街,重则大西北劳动改造。

“领导,咱们华夏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没错,但如果知识经济内循环,那就相当于闭门造车。都说穷则思变,咱们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若是再不做出改变,不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环境中去,我们就不只是落后先进国家几个时代的问题了。”

李旭东的话很重,内里的意思已经上升到了亡国的程度了。

“嗯,别急,我们还有时间,就像你说的,只要咱们上了正轨,就能不断加速了。这些天你多和香江那边联系,我和几个老同志争取给你创造发挥的空间。对了,你一个月都不去他那里一次,这个助理当得十分不合格哟。”

老领导理解李旭东,这家伙是真想和他的儿子们比一比,看看谁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呢。

办公室内,李旭东一副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倚在桌边的样子,他是真不想和领导们打交道,这些老同志做起事来太有板有眼的,李旭东不拘一格的做事风格,总和他们格格不入。

“你要有时间,就和我一起走一走吧。我们到各处都吹吹风,点点火。”

唉,老革命为了华夏,还真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呐。

“嗳,您这烟不离手,可不是什么好事啊。我给您提个建议,让做烟的师傅把过滤嘴加长一截,把烟丝部分减少一截,这样,您的吸烟量就不会很多了。”

李旭东主动关心他的身体,不是为了巴结。他太知道这个社会的本质,没有这些老革命力挽狂澜,华夏未来将是愁云惨淡。

“哦,这个主意好,怪不得好些我们还没想到的事,你早就提前想好了。说说,咱们现在除了出去吹吹风,最急需解决的是什么。”

“企业、农业和就业,企业需要技改,需要知识分子的参与;农业需要的是技术员,而不是一般的下乡知青;这次引进的几十个项目,可以安置到全国各地,让部分知青回城参加工作;我家那三个儿子那里,也需要大量的高中生参加技术培训,合格的不仅可以为国创汇,还能得到我家的妥善安置。”

几十年的老设备修一修,维护维护,还在发光发热,现在正是需要技改的时候。那些知青在乡下的用处也确实不大,简单的参加劳动不足以体现他们的价值,还不如让一部分有文化的知青同志先回来参加培训,再进行分配。

“那就这么决定了,我打算先去一趟羊城,给他们吹吹风,那边离着香江和濠镜不远,民众的思维更活跃,咱们要解放思想,就从他们那边做起吧。”

这一年,是思想碰撞最激烈的一年。在坚持真理标准和坚持“两个凡是”之间,不管是上层还是底层,都正在进行着尖锐、激烈的斗争。

李旭东觉得,一切都应该从华夏的实际出发,关注事关华夏前途和命运的诸多重大问题,打破一切空谈,关注人们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具体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价值标准。

也是奏华夏对外开放之序曲,以开放的全球视野,冲破思想的桎梏和羁绊,引领新华夏打开国门,迈出对外开放的坚实步伐。

羊城之行十分顺利,整个粤省有不少人的亲属在香江或者濠镜工作生活,那些港澳同胞来内地,只需要一张返乡证,就可以顺利的打个来回。

华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故土难离,只要离开了故乡,就记挂着家乡的亲人和热恋的故土。

在华夏困难的时候,香江就走在了整个华夏的前面。这些来自港澳的同胞给内地的亲人带回来的,不只是内地需要凭票购买的紧缺物资,还有来自国外最新的资讯。

他们描绘了香江繁华的景象,述说着与大陆的种种不同。不管是谁,都对自由的香江充满了憧憬,毕竟,谁又愿意一直生活在高压状态下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