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穿越1944我在东北打鬼子 > 第319章 对外开放之序曲(第1页)

第319章 对外开放之序曲(第1页)

华夏是个人人都是公民,在权利、责任、义务上人人平等,只是社会分工和劳动方式上有所区别的社会,这一点是政府确认的。

从苏联开始,就认为知识分子这一群体需要改造,这就造成了这个群体不受待见。

李旭东现在很头痛,他没想到,为了几千年来不断演化的汉字,下面的同志居然能连开一个星期的大会,任由那些老学究毫无意义的争吵而无结果。

支持用繁体字的不少,支持用简化字的很多,十年时期更是在简化字的基础上又简化了不少,这三种文字都有人支持,大家为此争论不休。

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就开始了它曲折的历程,古人并未泥古,守着甲骨文一成不变,按照甲骨文形式一直发展下去,而是为了交流,一直在对文字改造。秦前七国分治,各有自己文字,方有了秦皇的文字统一,以小篆立本。

到民国时期,不仅有求简呼声,更有全盘西化的呼声,以使文字简单。所以,文字的求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简体字的出现,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是时代需求的结果,是我们今天的正字。它的意义与秦皇统一文字一样,是第二次文字的统一。

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系统推行简化字,1964年《简化字总表》收录2236字。

“简化,但那十年简化的字全不作数。海外华人用的是繁体字,咱们可以在新华字典里标记上繁体字,互不影响。”

最终李旭东一锤定音,自古文人相轻,谁都不服谁,真要任由那些迂腐之人吵闹个不休,没有三年以上,都吵不出个结果。

接下来就是编写教材的事了。

越是低龄儿童,李旭东越是看重。他指挥着一帮有了孙子孙女的老教授给育红班的老师编写教材;

小学的教材他同样亲自把关,把数学题里面一段段语录全部删除,把语文课本里一段段政治教育的内容全然抛弃,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的是道德教育,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明白该崇敬什么样的人物,该怎么爱国,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才是正理儿。

到了初中和高中的课本,他也不厌其烦的审查着每一篇课文,对于数理化的知识,他反而很少去翻看。不是不懂,而是没有必要。

大学的课程,李旭东现在没精力去管,不过他对那些知名的老教授提出了要求,必须亲自把大一的课程教完。

除此之外,李旭东操心的事情还有很多,中医小学、中学,还有各类职业学校,以及各所学校的校舍都在他的管理范围之内。

没办法,不是能者多劳,而是别人做的事情他不太放心,有的领导敢当面顶撞他,质疑他的资历,甚至有的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干出阴奉阳违的事情,还是亲自抓的好。

这也难怪,管理就是管人,不把手下管理好了,谁也指挥不动。

更可气的事还有,十年混乱之后的第一次高考,居然有人冒名顶替考中的孩子上大学,李旭东要求严肃处理,换回被顶替的学生,结果一些领导反倒来劝李旭东,说什么开学已经这么久了,再换回来,担心学生跟不上功课,木已成舟的事情,再翻过来,就不合适了。

不管是农民子弟,还是工人子弟,只要参加高考并考上了大学、大专、中专,就意味着从此跳出阶层,改变了家庭出身,成为干部,也意味着华夏的公正。

三月,春寒料峭,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参会领导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还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意味着知识分子阶层从此回归到了劳动人民的身份,不再是“臭老九”。

到了四月,华夏开始了批准了《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开始了全面摘掉右派帽子的工作。

到了五月,李旭东的工作总算初步理顺,《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李旭东知道,华夏从此算是步入了基础轨道,顺利进入以发展经济的新时代。

“喂,哪位?”电话响了,李旭东接过电话问道。

“我,你过来一趟,我有事找你。”电话的那头李旭东一听就知道是自己老领导的声音,这是又找自己做别的事了?

“领导,我这还走不开呀,手头上还有些事情没处理完呢。”谁都不是傻子,李旭东也会推脱,当秦京茹从他头上找到第一根白发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不可避免的衰老了。

以前还想着是不是自己穿越了虫洞,就能长生不老,或者,自己的身体会按照以前的节奏产生变化,现在看来,是自己把一切想得太美好了。

“别磨叽,赶紧过来,找你有事呢。”听筒里传来了老领导不耐烦的声音。

老领导很忙,也很烦。李旭东提出的建议很好,但真要落实,各处遇到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到处都有人掣肘。

自从李旭东提出建立试点外贸基地的时候,国院联合工作组调查研究建立宝安县外贸基地问题。

现在,调查组写出《港澳经济考察报告》,建议把宝安、珠海县建成商品出口基地。老领导叫李旭东过来,就是要商议如何才能把基地建设好。

“领导,这个不为难,只要你们有决心推动,保持政策不变,我去宝安县没半点问题。正好,我还有时间可以看看老婆孩子。”李旭东大大咧咧的说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