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场再次陷入短暂沉默。
这不是一般人能讲的系统构想。这是一位制度工程师的宏图——他不是要打造数字平台,而是试图建立一套完整的政治运行新机制。
——
会议的第二阶段,进入实操部署。
李一凡拍板三件事:
第一,选取十个样板县(含召阳县、冷水滩、东安县等),建立“数据治理战斗营”,每县配置至少三名技术专家与体制熟悉型干部联合办公,确保数据治理与行政决策高度耦合。
第二,凡星智库下属的“政务实验组”将在全省抽调百名一线政务服务人员,进入专项培训,打造“数字平台原住干部”,形成一支兼懂技术、法律、行政逻辑的先锋官僚群体。
第三,所有数据接口与平台运行将在省政务办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接轨,目标是明年年底前,让潇湘成为“数据互认、流程标准、结果通用”的全国样板省份。
会议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
“别小看一次数据梳理,它背后可能是一次权力的重构。”
——
会议结束已是凌晨,星城市灯火阑珊。
回程途中,李一凡让车子停在了政务数据中心外。他独自一人下车,站在那块“星政通数据中枢”的标牌前,沉默了片刻。
这是他推动的又一次体制革命,从城市到省份,从纸面制度到数据逻辑,悄然改变着大夏官僚体系运行的底层协议。
而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治理工程师”。
次日凌晨五点,他回到办公室,落笔写下一份报告,标题为:
《关于加快构建潇湘省全域数据治理体系的若干意见(草案)》
这一草案最终以省委名义下发,成为潇湘“十四五”期间体制改革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之一。
而在中央深改办的内部会议纪要上,有这样一句评语:
“潇湘探索不是系统优化,而是结构性治理模型试验。”
这一评语,也悄悄送达了政务院副总理林建国案头。
林建国看完,只淡淡说道:“这孩子,终于走到了他的节奏线。”
窗外朝霞初升,新时代的数据之光,正照耀着这片正待变革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