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靖难攻略TXT八零电子书 > 第112章 功臣末路(第3页)

第112章 功臣末路(第3页)

唯一让他有些忌惮的,就是老大才活了四十八,老三才活了五十。

在单位的时候,朱高煦看过一些民国时期的档案,其中就有包括他们县一些粮食作物亩产的记录。

不过他想了想,这难度实在是太大,不说别的,仅仅好望角以西的海域凶险程度,就需要人花费不少力气才能探明出一条安全航道。

“嗯?”没反应过来的傅让疑惑看向傅忠,却见傅忠与张御医的模样,这才反应过来,示意张御医跟自己走。

朱高煦坐下边吃边说,林五六听后却苦笑。

饶是他们再怎么想,也想不到朱高煦抱着古琴琵琶弹奏,口中哼着歌曲的模样。

面对一个农业社会的大明朝,想要让百姓收入增加,那就只有从农业下手。

这点,朱元璋已经给朱高煦做出了表率,那就是派遣大量的读书人和匠户去参与地方上的农业水利建设。

听着琵琶声停了,林五六从榻上翻身而起,提着食盒就往朱高煦书房一边喊一边走。

相比较之下,即便在民国时期,没有经过化肥播种的番薯,却依然能保持九百到一千二百斤。

同样的一亩地收同样的税,虽然都是三十税一,但江南百姓一亩地产出三百五十斤粮食,算上杂税顶多交五十斤粮食就能了结,农民还有三百斤粮食可以吃。

尽管跟不上节拍,可架不住他们头次听那么带感的曲子。

他不仅靠在椅子上,还翘着二郎腿,慵懒的弹着手上那一把崭新琵琶。

这么舒服的日子,放在朱高煦眼里反倒是不舒服了,林五六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用笑容来糊弄过去。

只是不管他们再怎么想不到,此刻的朱高煦确确实实的抱着一把琵琶在书房里弹奏。

想要解决财政压力,必须增加税收,而增加税收还想要百姓支持,就必须要让百姓的收入变高。

在二十一世纪的后世,玉米的产量能达到每亩千斤以上,土豆更是达到了三四千斤的水平,而这也是很多人眼中美洲作物高产的由来。

拿水稻来说,江南、湖广的水稻亩产能有三百四五十斤,河南、山东及北平山西能有三百斤左右,陕西和甘肃等地就较差,只有一百六七十斤。

朱高煦如果想要不妥协,就得拉出足够多的读书人,并在地方保留属于朝廷的武装力量来威慑士绅富户。

正常来说,书桌是肯定不能摆放这饭菜的,哪怕林五六这种糙汉子也知道,不过朱高煦都这么交代,他自然也就照办了。

他们都知道自家父亲的心病是什么,但他们更知道这心病不是他们能解决的。

片刻后,等二人反应过来,皆表情复杂的看向躺在床上的傅友德。

傅让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恨那位,他知道那位也是被逼无奈,可他们一家呢,他们就该死吗……

“况且这阿资一死,此二贼恐怕会撤兵固守,依托高山密林与瘴气来拖住允恭他们。”

在他们看来,朱高煦这样的日子简直不要太舒服,哪怕是他们班值的这群人,也觉得这几个月是他们当兵以来最舒服的日子。

屋外,耳房内的林五六等人全部躺在榻上,听着隔壁主屋的朱高煦弹奏,时不时跟着抖抖腿。

那耳房里还有火墙,暖和和的,每日三餐还有酒有肉,虽然不能喝多,但那日子每天都和过年一样,舒服的紧。

“我说殿下这琵琶怎么跟成了精一样,弹得曲子和我们去秦淮河听得都不一样?”

他很清楚,云南的土司大多限制于耕地稀少而鲜有囤粮,即便有囤粮,却也支撑不住几万大军吃上小半年。

卧房里,伴随着御医将诊脉的手撤开,傅忠傅让两兄弟连忙上去询问,而那御医则是沉吟了一会,思虑过后才道:

说话间,那御医看了一眼昏睡中的傅友德,又接着叹气道:

尽管已经看了好几天,但林五六还是看不习惯。

“管那么多作甚,有免费的听就不错了。”

明面上的降低北方各省的赋税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其它手段对南方加税才行,而且加税也得注意对象。

倒是不曾想来到了这大明朝,他反倒是重操旧业的弹起了琵琶,而且还把不少前世的曲子都带了回来。

“这米很清甜啊,是新稻吗?”

一个身高五尺八,腰围二尺九的魁梧汉子怀里抱着一把琵琶,这画面怎么看怎么别扭。

如后世财政转移那样的政策,如果用在明代,将江南的赋税投入北方建设,那北方一定能在几十年内恢复元气。

朱高煦感叹一声,他对自己的身体还是有自信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