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么会不知道九郎的性子?
提前禅位、太子登基,他顶多会有三分认命,剩下的七分,都是愤怒和不甘。
但事情不能在这样下去了……太子提前登基,不管是对太子还是九郎,又或是对整个大唐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起码现在看来,确实是如此。
太宗皇帝想了片刻,又回头望望那位公主,笑了。他没有再多说什么,仅仅是叮嘱了太平一番后,便离开了。留下太平一个人在原地站了很久。
真的是很久。
太平从午间一直站到黄昏,怔怔地看着祖父的背影发呆。直到祖父走远了,周围退去的宫娥们也都重新回到亭子里,又等到那些宫娥们实在看不过去,轻轻唤了一声公主,才蓦然惊醒过来。
“公主。”宫娥轻声道,“公主在这里站了一下午了,还是回宫歇着罢。”
太平揉揉额角,轻轻唔了一声,又慢慢地往回走。
周围一片冰凉寂静的草木,偶尔有两个经过的宫娥,便再没有什么人了。
太平沿着长长的宫道,慢慢朝宫里走去。她知道太宗陛下方才所言,字字句句都是真的。假如她不知道李显将来会做出那件事情,亦不知道武后将来会利用此事对新皇动手,那么武后的提议,就是当前最合适的选择。皇帝晚年精神不济,体力不济,做出来的事情一件比一件……除了在任用宰相
和大事上的批复上没出错,平时的小错简直是一件接着一件。而这些错误,都是父亲年轻的时候,决计不会犯的。
不管她承认与否,她的父亲都……老了。
在皇帝健康有损、精神不济、小错接连不断的时候,武后提议让太子提前登基,简直是一件再合适不过的事情,甚至是一招胆大妄为的妙棋。莫说是太宗陛下,恐怕就连朝中的那些朝臣们,都有大半要支持武后的提议。
但前提是,他们对将来的事情一无所知。
但武后偏偏又对那些事情,了如指掌。
这回真是连太宗皇帝都……
太平想了片刻,继而摇头苦笑。
恐怕现在连李显都不相信,他将来到底会是怎样的稚嫩和荒唐。
任用宰相那样大的事情,他居然……居然会拔擢一个毫无建树、口碑甚恶、除了是他岳父之外没有任何一条当得起宰相之用的韦玄贞。假如他要给岳父封个空头爵位,或是给岳父拔擢一个四五品的虚衔(宰相是三品),恐怕朝中也没有那样大的怨气。
罢了,横竖现在谁都不会相信她,走一步算一步罢。
她笼着衣袖,慢慢地走回到寝宫里。
皇帝因为身体不适的缘故,早早地便歇下了。而且因为身边还有一个太宗皇帝,因此就连他平素最喜爱的道经,也被丢到一旁去不看了。整座行宫里寂静无声,连虫豸的鸣叫声都有些稀疏了。
太平没有胃口,略用了些小食,便歇下了,也不曾唤人进来服侍。
次日一早,太平醒来时,便发现父亲在外间练书法。
在那一瞬间,她以为自己看错了。但再仔细一瞧,确实是自己的父亲没错。皇帝陛下虽然面带倦容,但却执拗地搬了个石案在外头,一笔一划地练习书法,认真的模样宛如稚子。
她她……她这是看错了么?
太平惊愕片刻,又等宫娥们服侍她梳洗用膳,便悄无声息地溜到皇帝身边,唤了一声阿耶。
皇帝淡淡地嗯了一声,没有说话,但面上却多了些疲惫的神色。
太平有些小心翼翼地问:“阿耶为何会起得这般早?”她心里隐隐地猜到了一些,但是却不敢确认。又或是说,她认为自己的方才的猜测,实在是有些荒唐。
皇帝陛下似乎是不愿意在女儿面前多言,含含糊糊道:“这几日闲来无事,便寻了些旁的事情来做。侍医一早便叮嘱过,让朕莫要过分操劳,练练书法还是有些好处的。”
唔……
借口有些笨拙……
因此很显然,父亲并非是为了养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