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静静的看着朱高煦,有人脸色已然通红,比朱高煦还激动。
朱棣防范之心如此明了,只要是人就能看清楚。
有些人跟朱高煦一起打过靖难,没想到现在真是鸟尽弓藏,过河拆桥。
刘鉴原是朱能部下,和朱高煦并肩作战过数次,这会连他感受到皇帝对朱高煦的不放心,还有过河拆桥。
临安卫在云南最南边,腾冲卫在云南最西面,大理卫还好一点,但距离昆明也是六七百里。
这三个卫都在云南极僻的地方,有的距离昆明一千多里,都快到国外去了。
皇帝把朱高煦三护卫调到这么远的地方,又把原来三卫兵马调到昆明,这比当年朝廷调走燕王三护卫还狠。
朝廷当年虽然调走燕王三护卫,距离北平也不过两三百里,现在都是六七百里甚至更远,都快调出国了。
不得不说朱棣很有套路,也很有经验,朝廷当年怎么对付他的,他就怎么对付朱高煦。
大殿里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不再说话。
郑祥和曹隆脸上都露出公事公办的表情。
虽然两人心里也不好受,但没办法,这是朱棣的命令,皇帝的命令没人敢不遵守。
朱高煦原本还能保持不动声色,但眼下真是藏不住的愤怒,脸上慢慢出现一片红色。
恼羞成怒就是他现在的感觉,你干脆不要给我三护卫算了,何必私下做这么难看。
但是朱高煦并没慌乱,所有的一切,他都曾预料过,燕王就是这么起家的,能不防着朱高煦。
“即然是父皇的命令,做儿臣的当然遵守。”朱高煦缓缓道:“在京师俺还向父皇提过,不用三护卫这么多,是父皇说是大明祖制,不能违背,郑总兵安排的挺好。”
“不敢不敢,是陛下的安排。”郑祥赶紧道,汉王你别怪我,是皇帝安排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曹隆又道:“圣上也是关心汉王殿下。”
“那三卫四周,俱是军户们屯田了多年,有现成的上好良田,圣上赐给汉王的田,有部份在这三卫附近,所以才把三卫迁至三卫。”
特吗的,朱高煦听着又是暗骂,朱棣套路太浓了,甚至说招招狠辣。
原来他答应给朱高煦一万顷田(100万亩),其中有十几万亩左右在这三卫附近,俱是这三卫军户屯田多年的结果。
现在朱棣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首先找到借口把朱高煦的三护卫迁到这三卫,这三卫的地也顺便给了朱高煦。
但原本这三卫人马,屯田多年,好不容易弄出良田,突然给了汉王,人家会没意见吗?
所以现在原三卫兵马对汉王意见一大堆。
朱高煦真是发现朱棣厉害,杀人不用刀的,随便用点小手段,就能恶心到人。
然后他又想到一个问题,朱棣登基后,立马裁换了云南大量的武将,沐晟自己的亲信被换了很多,沐晟会对朱棣没意见?
再加上沐晟和朱标父子关系这么好,朱棣对他没防范?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啊。
他现在初到云南,已经感觉到寸步难行,但如果有沐晟支持,一切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