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鸿宇 > 第521章 请客吃饭(第2页)

第521章 请客吃饭(第2页)

孔明感觉嘴巴里有点发干,端起来面前的茶水一饮而尽但犹觉不够,最终就这么捧着没水的水杯发呆起来。

房杜二人皆觉得有些道理,于是干脆反问:“那当书何?”

法正从抄写中抬起头来,不屑道:

对贞观文武来说,如今大唐初创可谓百废待兴,无论是变法亦或是科举罢现在思之皆无益。

“一边与天下百姓说着万载圣王之业,一边苛捐杂税不停令黎民无生计。”

李世民止住了话语不想再说下去,接下来自便是靖康乱而北宋亡。

“既如此,何不令钟鸣鼎食之家出余财以为天下利而铸贤名?”

“那范仲淹志趣高洁,这王安石亦是能为天下不惜身之人。”

而关于徽宗为何选择如此激进的做法呢?

现代知识告诉我们,改革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不过关于两者优劣存废之议当中最有远见的还是第二次兴学时吕公著的意见,在科举正盛的神宗一朝他上表劝告,请神宗“先建学校,兼而行之,学校进者岁增,科举取者岁减”,这样花上一二十年便可以保证从科举到学校的平稳过渡,但可惜后来两党斗争愈发酷烈,这份意见也被束之高阁。

在单靠三舍法晋升的情况下,奔竞贿赂之风大起,学术腐败之风难刹,在公平这一点上比起来科举反倒远远不及。

毕竟教员说的相当明白,变法改革这事儿不是请客吃饭。

“此般变法于后世或有得,然对彼时百姓或不如不变也。”

当下也是在石桌上写字,表示自己定然不忘昭烈帝之提点云云。

而且……孔明琢磨着,无论后世华夏与周边邻国复杂的形势与恩仇,还是那科技之神鬼莫测之威,恐怕也都让这类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

相较而言,当时力挺太学的苏颂看法也更接地气,首次喊出了“国家取士,行实为先”的意见,并诘问科举“但校文词,何知行实?”

以军阵析阵事还颇有条理,再想想那宋两党之争释文生义捏造罪名一副你死我活之势,两人心情一时间竟沉重了起来。

刘备看着被拍的东倒西歪的马超笑笑,也赞同道:

“翼德说的粗俗,然读史见孝武皇帝算缗告缗令所生事端,亦可为类比。”

其中有讶然有欲言又止,有不忍还有几分释然,最终开口道:

而北宋的第二次苛捐杂税激增恰恰就是宋徽宗时期,而且这还是建立在并未废除仁宗一朝杂税的情况下,普通百姓的生活惨况和地主们兼并土地的盛景已可想而知。

“若非痴傻,何有方才所言?”

魏征也插入议论。

由上而下单靠皇帝一条圣旨推动,想要不流血的完成利益分配,几乎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变法新政既想求国家富强,又想求士人满意,还想求个人好处,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一次次变法中受伤的永远只有百姓。

“此兴学犹如进军时不携粮草,死战前嘉奖不均,必生乱也。”

失去了科举掣肘的太学制度也飞速腐败。

相比于长孙无忌的溜须拍马,杜如晦与房玄龄则是拧着眉头思考陛下方才所言。

李世民直抵最前细细打量,最终似赞似叹:

“趋治学之极盛,亦趋党争之极盛,贯治民之微末,则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