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时候,姜远山出面就比罗阳开口有用。
以老姜的社交能力,交流很快就变得顺畅起来,罗阳陪在边上也了解到了这里的现状。
这家度假疗养院在九十年的时候还保持着全面运转,那时候只对内部开放,接待油田劳模和领导来南方度假疗养,后来随着油田开采数量减少,效益逐年变差,这里的运转就越来越差,直至现如今状态。
只能说祖上阔绰过,现在没落了。
在知道姜远山有收购或租用的目的后,这个负责人表示自己做不了主,需要向上面汇报请示。
最后只能留了联系方式,等待对方的消息回复。
“爸,我觉得还是做两手准备比较好。”
被带着在度假疗养院里逛了一圈,离开的时候才十点不到。
看到时间还早,罗阳建议往西蜀镇跑一趟:“要是这里没结果,或许把训练基地设在西蜀山里面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趟出来,用的是七座奔驰商务车,三个人都在一辆车里。
“也好,顺带去看看你那个文旅项目。”
姜远山点头道:“训练基地的事情倒是不急,市郊有几个烂尾项目也可以考虑一下,我记得有一个项目的主体建筑都已经封顶了,要是符合要求的话,拿下来的成本小不说,建设周期也可以缩短不少。”
要说商业上的大局观,因为重生的缘故,罗阳或许要超过自家老丈人一些。
但是在这番话里,罗阳再次感受到了商业以外的东西。
“一家企业,能成为地方上的纳税大户固然重要,但是依旧比不上能帮地方上解决困难的企业。”
姜远山如是说:“同样都是做贡献,你自己体会里面的区别。”
这还用体会吗?
罗阳当即就了然。
“爸,你以前不是教导我,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和政府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现在为什么又这样说,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姜帆听在耳中,感到有些迷惑。
“帆帆,爸说的并不矛盾。”
罗阳解释道:“解决困难也可以靠着商业手段来实现,比如一家规模企业比较强势,完全可以要求产业链下游企业来身边建厂,不用耗费政府资源的情况下,一样能为地方上带来税收和就业。”
“是这样吗?”
姜帆总觉得这个解释有点牵强。
“罗阳的比喻比较片面,但是论断没有错。”
姜远山补充道:“就拿烂尾项目来说,有的人会热衷于使用资源来实现收购,那叫占政府便宜,这种时候才难以保持距离,但是烂尾项目一样可以用商业手段来实现收购,那就可以在保持距离的前提下实现双赢。”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扭头看了罗阳一眼。
“真要说起来,其实双峰镇那个项目就是最好的典型。”
说这番话的时候,姜远山相当的感慨。
因为这件事,唐海林在人前人后提及了不少次,每次说起的时候,都要夸赞罗阳几句,作为罗阳的岳父,他也是相当的有面子。
“爸,快说给我听听。”
听到这件事和罗阳有关,姜帆更感兴趣了。
“因为环保要求越来越高,阳市小化工企业纷纷外迁,导致很多厂房被遗弃,浪费了不少工业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