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董书恒确实跟他们说过暂时不会动清廷的。但是他转过头就将满清给灭了。
现在英法在中国的贸易利益并灭有扩大,贸易口岸还是原来那五个。广大的内陆地区依然没有开放。
即使五个开放口岸的管控也比以前严格了很多。华夏政府的海关管理制度非常的严格细致,跟以前满清的海关完全不是一回事。
现在人口贸易是别想继续进行了。鸦片走私也处于中止的状态。
吴健彰逃到了香港之后,投靠了英国人,也泄露了复兴军的一些秘密。
所以包令知道复兴军并非是像他们看起来的那般无害。董书恒那里藏着许多的秘密。
包令甚至都有些后悔当初拉淮海军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现在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让英国此时想要翻脸都困难。
再加上之前在广州对两广总督府的贷款以及租界,到了现在还没有得到华夏政府的承认。
所以不光是包令,就连布尔布隆都对董书恒表示不满。
美国的公使麦莲自然也很憎恨董书恒,只是董书恒并不把他放在眼中。
现在美国的实力就那么回事,根本没有能力在东方开战。
这次天津的会谈,董书恒也没有打算跟对方硬刚。首先董书恒并没有否认《江宁条约》,五个开放口岸依然保留。董书恒还想要继续进行对外贸易,自然不会进行闭关锁国。
香岛那边,董书恒也没有想着现在就收回。因为那样就意味着跟英国人开战。
而华夏现在正在稳定发展期,并没有能力去跟英国这样的世界强国开战。
而且香岛现在在英国人的手中。到时候,如果双方发生了冲突,这里反而会成为英国人的一个软肋。
在开放上,董书恒甚至做出了让步。他许诺在天津开辟一个使馆区。各建交国可以在这里自行建设使馆,但是对方也必须在自己的国都免费提供一块土地供华夏建造使馆。
这样的对等待遇,对方都能够接受。欧洲各国一直向往着能够进入华夏的北方。
现在算是终于算是如愿以偿了。
关于贸易方面,董书恒是持欢迎的态度。当然必须在华夏的外贸口岸展开,并且要遵守华夏的律法。
董书恒还给各国抛出了一个大棒,那就是准备在沪上举办一次商品博览会。
到时候所有跟华夏建立关系的国家都可以后派人参加这个博览会。
在这里他们可以展出自己的产品。
这一点也颇合包令和布尔布隆的心意。
他们认为自己国家的商品之所以总是进入不了华夏的内部,就是因为华夏内部的百姓对他们的产品不了解。
这样的一个展览会,必然能够加深这样的了解。
哪怕是麦莲都想将这个消息尽快地传回国内去。
最后会议还是讨论到两广的借款和租界问题上。
华夏认为这个借款只是吴健彰的个人行为,跟当时的清廷没有任何关系。
而且华夏政府也从来没有承诺过承认清廷的一切债务。
刘清北认为三国应该找吴健彰追偿。吴健彰现在就在香岛。
你们想要钱可以去起诉吴健彰。或者是英国江他引渡给华夏,由华夏政府来审判。
英国人当然不可能将吴健彰交出来。这个吴健彰在他们的手中还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