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纸杯加吸管,买了就能带走,干净又省事。
可这会儿没这些东西啊。
没有一次性用品,没有塑料制品,甚至连最基础的蜡纸都没有。
姜莺叹了口气,眉头微皱。
她可不想让客人站在店里捧着碗喝完再走。
总不能让人在店里一壶一壶排队买吧?
那样姑娘们想买一杯解解馋都不方便。
她想象着那些梳着双丫髻的小丫鬟,或是打扮齐整的闺秀小姐,提着裙子在门口排成长队,只为了喝一口香甜的奶茶。
那场面不仅滑稽,还不安全。
人一多就容易起争执,更别提夏日炎炎,排队等人倒茶,恐怕还没喝上就已经心生怨气了。
姜莺想了半天,先带着杏桃去了趟神秀阁,给几个丫头加订了几套之前挑好的衣裳。
杏桃蹦蹦跳跳地跟在她身后,怀里抱着刚裁好的料子,脸上笑开了花。
其他几个丫头听说也有了新衣,顿时围上来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姜莺笑着答应每人两套,一套干活穿,一套节庆时穿。
她心里明白,这些小姑娘们平时辛苦劳作。
一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如今翠玉轩有了起色,也该让她们体面起来。
接着又跑木匠铺,打听能不能做些杯子。
她穿过两条街巷,拐进一条窄窄的胡同,远远就听见锯子拉木头的“咯吱”声。
铺子里烟尘飞扬,几个学徒正忙着刨木板。
一位年近五十的老师傅戴着护目布条,正在修一把椅子。
姜莺拍了拍裙摆上的灰,轻咳两声,唤道:“老师傅,我想定做一批杯子,您能做吗?”
木头做杯子太费料,不划算。
老师傅一听便连连摇头,放下手里的活儿走过来。
“木头实诚,可太沉不说,还得防裂防蛀。做个杯子要一整块好木,削去大半,实在浪费。再说,您要的若是大批量,我这小铺子也供不上。”
他说着,顺手拿起一块边角料比划了一下。
“光这一个杯身,就得耗去三寸厚的好杉木,还得上漆打磨,工钱比料钱还贵。”
竹筒倒是个好主意,轻便还便宜。
姜莺眼睛一亮,心中豁然开朗。
竹子本地就有,山野间遍地都是,砍伐容易,加工也快。
更重要的是,竹子本身自带清香。
若处理得当,非但不抢味,反而能为奶茶添一丝清雅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