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瑰宝──漆器的发明
漆器工艺是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像陶瓷、丝绸一样,漆器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
◆彩漆木雕座屏(战国中期)
◆彩绘云纹漆方耳杯(战国中期)
知识小百科
世界上最古老的漆器
——“河姆渡朱漆大碗”
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漆器是1977年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河姆渡朱漆大碗”。这件古老的漆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依然保持着美观大方的造型和鲜艳的色泽,能清晰地看到它内外涂着的朱红色涂料。“河姆渡朱漆大碗”的横空出世,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的特性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用作美化装饰之用的国家,也证实了“中国人的确制作了全世界最早的漆器”这个重要史实。
古老文明的载体──青铜器的发明
青铜器是中华民族古老灿烂文明的载体,它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大禾方鼎(商代)
◆司母戊鼎(商代)
知识小百科
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农户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曾侯乙编钟(战国)
“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瓷器的发明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白瓷象形烛台(北宋)
◆景德镇窑瓷器(北宋)
延伸阅读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业发展到元代,工艺上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继宋代创青白瓷之后,又创烧成功具有高铝氧成分的白瓷、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结束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局面,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的新时代,从而把景德镇瓷业推向遥遥领先的地位。鸦片战争以后,千载名窑停滞而趋向衰落,陶瓷生产水平不断下滑。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广大瓷工们奋力发展以手工技艺为特色的仿古瓷、美术瓷,坚持与外国机器制造的日用瓷相抗争,保持了中国瓷器在国际上的美誉。现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继承了传统的技法,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的精华,使瓷器制作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度。
“钟王”──永乐大钟
在中国历史上,钟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它的历史甚至比文字的历史更古老。永乐大钟在世界古钟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其存世历史之悠久、钟体之博大美观、钟声之悦耳远播、悬挂结构之巧妙以及铸造工艺之高超等方面而言,都堪称“世界之最”。
◆永乐大钟
◆永乐大钟局部,上面载明大钟铸造的时间。
延伸阅读
永乐大钟是寓政治于宗教的典范
明成祖以钟为载体,把自己从局部到整体的政治理念与众多经过精心编撰和筛选的佛经、咒语溶铸在一起,这并非他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顺应元末明初中国佛教的发展状况,并加以巧妙利用的结果。
佛教发源于公元前5、6世纪的古印度,大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以后漫长的传播过程中,无论是传入最早的汉传佛教,还是公元6、7世纪传入的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都逐渐与中国各地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实现了佛教的中国化和民族化,成了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宗教之一。朱元璋父子对佛教的发展状况和佛教对巩固政权的重要意义都有较深刻的认识,他们当了皇帝以后,对佛教都采取推崇、扶植、利用和控制的方针。所以,铸造永乐大钟实际上是明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实施的一种政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