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飞行器──风筝
风筝是飞机的最早雏型,对后世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
◆蝴蝶风筝
◆渔童风筝
延伸阅读
风筝与避雷针的发明
1752年7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费城,一位名叫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科学家,做了一个轰动世界的实验:这天下午,天色阴暗,乌云滚滚,电闪雷鸣,一场可怕的大雷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把一只风筝放上了天空。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它是用丝绸做成的,上面系着一根细金属线和一根金属带,再用钥匙缚在金属筝线的另一端,与一个蓄电的“莱顿瓶”相连接。结果一个惊人的现象发生了,钥匙中间不断有火花飞出,使“莱顿瓶”充了电。这说明电和闪电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根据这个实验,富兰克林发明了保护高大建筑物不受雷击的避雷针装置。至1784年,全欧洲的高楼顶上都装上了避雷针。
世界上最早的手工业著作──《考工记》
《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汇编,书中记叙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制作车轮画像石
◆记里鼓车模型
知识小百科
《考工记图》
《考工记图》是我国清代学者戴震撰写的。刚成书时,戴震在《考工记》的图片中加上了自己的一些说明,没有注解,后来又吸取了东汉郑众、郑玄的注,加以考证后,作为补注加在了书中。书中对《考工记》中的宫室、车舆、兵器、礼乐等,分别列图说明,对文物、制度、字义等加以考证,是研究我国先秦文物制度的重要参考书。曾收刻于《戴氏遗书》,又收入《皇清经解》。
千年寿纸──宣纸
宣纸是目前是我国境内唯一保留传统手工造纸工艺的书画专用纸,它具有质地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色泽耐久、墨韵清晰、固墨长久、不蛀不腐等特质,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之美誉。
◆顺治帝亲政诏书。因原料难取、工艺复杂,所以宣纸产量极为有限,价格也相当高昂,历代都被列为贡品,供皇室享用。
◆现代宣纸制作
延伸阅读
现存最大尺寸的宣纸
现存最大尺寸的宣纸名为“千禧宣”,是2000年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为纪念人类进入21世纪,组织全厂能工巧匠集体制作的二丈规格的宣纸,该纸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宣纸,这是宣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书画艺术界的一件盛事。
四大名绣之首──苏绣
文化古城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在这优美环境里孕育出的苏州刺绣艺术,以其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名满天下,被誉为我国“四大名绣”之首。
◆神鸟纹丝绣残片
◆栩栩如生的苏州双面绣
延伸阅读
对苏州刺绣的保护
苏州刺绣名扬天下,但刺绣艺术的发展也日益面临瓶颈。2006年5月20日,苏州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苏州市的李娥瑛和顾文霞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纪元──陶器的发明
陶器工艺品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是人类留传下来的所有远古文化遗迹中最显著的标志,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陶器的出现,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开辟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彩陶人首瓶(仰韶文化)
◆彩绘卷云纹陶罐(夏家店文化)
延伸阅读
惊人的巧合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的玛雅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某种相似性。玛雅人使用象形文字,文字发展水平与中国象形文字很相近。玛雅人的袋足彩陶罐袋,上面的乳状袋足和对比强烈的红、黑色几何图案非常醒目,而中国史前陶器中最有特色的器形也是乳状袋足,彩陶上也有红、黑或者紫色的几何图案。玛雅文物中有很多是玉器,有些玉器竟与中国江南史前文明良渚文化的玉饰惊人的相似。在信仰上,玛雅文化中的羽蛇神形象与中国腾云驾雾的龙有些相像。在玛雅的废墟中,竟发现与中国一样的太极图,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阴阳鱼”。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