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可惜!”唐康叹惜着摇摇头,“可惜!可惜!”
唐康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便是呆子也能听得出他话中留下的余地,只是李浩仍
不敢深信唐康,只含糊接道:“唐大人若果能体谅,还请高抬贵手,放某前行。待
某破贼后,甘愿负荆请罪。唐大人此恩,某绝不敢忘。”
“下官虽然有心,惜上命难为。”唐康却是面露难色,“下官率这一千环州义
勇而来,空手而归,李大人却叫我如何向右垂相复命?”
此时,李浩已有三分相信唐康有意放他一马,但他与唐康素无交情,唐康又是
石越亲信,这等天下掉下来的好事,李浩如何肯轻信,他心中揣测,这若非是针对
他的阴谋圈套,便是唐康另有所求。低头思忖了一会,方试探着问道:“唐大人素
称机智,想来必有周全之策教我?”
唐康却一口回绝,“宣台军法甚严,下官又焉能有什么周全之策一”
李浩不料他突然又回绝得如此干脆,不由一愣,抬眼却见唐康口里说着话,目
光却一直望着他的置于帅案上的将印虎符,李浩并非鲁直武夫,心中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唐康想要的,竟是他的兵权!他亦曾听说付唐康曾经想要亲自率军前往救
援深州之事,看起来,他此心未死。
事情已然明了,只要他李浩愿意屈居唐康之下,那二人便可以随便编造一个敌
情—唐康乃宣司参谋官,本就有权节制诸军—临敌从权,若遇到什么突发之
事,他权统晓胜、环州义勇两军,与辽军作战,那亦是顺理成章之事。
只是唐康年纪虽轻,却是老奸巨滑,他是绝不肯自己开口,免得落人口实,而
是要李浩自己提出,他才顺水推舟一
李浩并非不能居人之下的人,事实上,大宋朝的武臣,自开国以来,皆以顺从
听命者居多,真正莱鹜不驯之人,寥寥无几。这既是宋廷重文官政府之权之国策使
然,亦是由于中唐以来,武将莫不受制于监军,数百年间的锐气消磨,养成的一种
惯性。中唐以后的武将,绝大多数便如同被圈养的老虎,虽然还是百兽之王,但只
要被驯兽师用鞭子敲一下,便老老实实俯首听命,早已经没有了山林之主的野性。
如李浩,他虽敢违宣抚使司节度北上,可其中原因,实是十分复杂。
况且,唐康品秩虽稍低,但却是御前会议成员、枢密院副都承旨、宣司参谋
官,大宋朝一百余年来,官场习惯,都是重差遣轻品秩的,唐康虽然口口声声“下
官”,实际却是他的上司无疑。
但是,要屈居一个毫无领兵经验,以衙内出身的唐康之下,而且还是他所怨恨
的右垂相石越的义弟,对李浩来说,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只是,形势比人强。李浩此时肠子都悔青了,他若不是以为临清境内没有辽
军,又没料到大名追兵会来得如此之快,放松了营地的警戒,妙唐康轻骑直入,占
了先机,唐康亦未必能有甚么办法。真的要让环州义勇与晓胜军兵戈相见,李浩固
然没有这个本事,唐康再胆大妄为,也不可能有这个胆子。然而世上并无后悔药
如今主客易势,他自己落入了唐康掌中,想不就范,亦是千难万难。
他心里也不是不明白,唐康肯与他一道北上,便已经是他祖上积德,撞了大运
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