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既然如此,父皇倒也不必再生几个,把皇位给宁宁就好了,我来辅佐她,为她打天下。&rdo;太子说道。
&ldo;给就给,别以为朕不敢,我们宁儿长大了绝对不比你差。&rdo;明昭帝赌气道。
话是这么说,明昭帝也不能真的废太子,无奈之下,只好又把效古先生叫来,一番威逼利诱,命他代为开导太子。
&ldo;韩效古,朕把太子交给你,原是看重你的才学与见识,指望你把太子培养成治世明君,现在倒好,你把朕好好的一个儿子,教成了忤逆君父,喜好男风的二世祖,朕不管,这件事你必须负全部责任,如果你不能把太子劝好,让他乖乖挑选一个太子妃成亲,朕就灭了你九族。&rdo;
&ldo;……&rdo;效古先生冤得要死,跪在地上一脸委屈道,&ldo;陛下可以生气,但不能不讲理呀,倘若太子课业不精,能力欠佳,臣可以负责,至于太子喜欢什么样的人,臣也左右不了呀!&rdo;
&ldo;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跟朕讲道理,朕不想跟你讲道理,也不想听你辩解,劝不好太子,你就去和阎王爷诉苦吧!&rdo;明昭帝蛮不讲理道。
效古先生一个头两个大,不敢和皇上争辩,只能去找太子谈话。
其实太子心里在想什么,他这个做老师的多少是知道的,他现在都有点后悔,当初不该一时心软让玉娘留下。
如果从一开始就送走玉娘,便不会有现在这个麻烦。
说起来,玉娘其实也不是那种明艳媚人的女子,不知太子怎么就对她格外不同。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大概就是如此吧!
陛下说太子不听话,其实太子已经够隐忍了,否则他和玉娘不可能到现在还保持着这么远的距离。
他知道自己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婚姻大事关系整个朝堂的安稳,所以并没有放任自己的感情肆意发展,只是默默的远远的守望,甚至都没有让玉娘发觉。
玉娘也是个能忍的,又能忍又懂事,从不让自己的感情外露,也没有主动对太子表达过什么。
换了别个爱慕虚荣的女子,有这样绝佳的机会,恐怕早就挖空心思主动出击了。
所以说,太理智的人,感情路注定艰难。
效古先生唉声叹气,找到太子,打算和他促膝长谈。
然而太子却没给他促膝长谈的机会,一句话就把他打发了。
&ldo;先生不必多说,孤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孤视先生为师长,亦为知己,孤的心只有先生明白。&rdo;
知己个屁!
明白个屁!
效古先生心中暗骂,打了一肚子的腹稿终究还是没说出来,悻悻地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