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潇湘,雨水绵绵。
省政务服务中心的办公楼三层,一间新装修未久的封闭会议室,灯光明亮,投影仪上打出四个大字:
“干部画像系统”
会议桌前坐着的,不是常规的组织部官员,也不是省纪委的调查组,而是一群头戴眼镜、身穿休闲衬衫的年轻人。
“各位,请看这张画像模型。”说话的是政务数据局副局长冯柏阳,他指着屏幕道,“这位县委组织部长,五年内历任三个地级市,调任前有重大信访舆情、项目超支,但却连续三次在述职评分中拿到A级,您觉得正常吗?”
“模型里抓取了近八十项数据变量,包括财政执行率、干部留任率、政务公开完整度、匿名干部互评、群众信访态度趋势图、项目推进进度差异等等。”
“结论是——这人报告上漂亮,数据底层却是高空漂浮。”
话音落地,组织部长许宏志抬起头:“你的意思是,让系统来给干部打分?”
冯柏阳笑着摇头:“不是系统打分,是让数据说话。”
—
这是潇湘干部体系里第一次试图引入“平台治理+组织画像”机制。
六月二十日,省委正式下发通知:
《关于在星城市、潇南新区、衡北片区试点“组织透明化”制度的决定》
主要包括三项核心机制:
1。t政务行为可视化模型:干部所有政务行为(如开会、批示、调研、文件处理等)将自动记录进入“履职档案”;
2。t项目绩效闭环评分系统:所有财政投入型项目必须由平台自动生成“事中评估、事后复盘”闭环评价;
3。t干部升迁建议系统:通过人工+AI结合方式,为组织部门提供升迁推荐名单,供参考而非替代人事权。
—
李一凡对此的定义很清晰:
“不是‘机器管人’,而是‘制度照人’。”
六月二十四日,他亲自前往星城市政务中心,主持了“组织透明化·星城样板”发布会。
“很多人说,这会破坏组织信任。”李一凡在发言中一语中的,“但我要告诉各位——信任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过去我们选拔干部靠文凭、靠资历、靠档案、靠关系,但这些东西不能代表真实的执行力。”
“现在开始,潇湘将靠‘数据+实绩+群众感知’来决定干部升迁。”
现场掌声雷动。
而李一凡的秘书陈晓峰却注意到,前排某些县市书记脸色微变——不是震惊,而是警惕。
—
回到省政府后,李一凡召开小型闭门座谈会,邀请了星城市、潇南新区等首批试点市的主要负责同志。
“今天的会议,不谈官场,不谈选票,只谈你们怎么看‘透明组织’。”
星城市委书记陈启明率先发言:“我们在星城市推行‘财政可视化’已有三年基础,政务行为可视化不难,关键是文化转变。过去干部写材料写得好就是能人,现在可能要干活的人才能出头,这需要顶层坚定执行力。”
潇南新区市长王建华则说:“制度要落地,技术不能错位。建议政务平台和组织部联合设‘干部行为研究室’,不能只靠算法。”
李一凡点头:“很好,说到重点了。”
他环顾全场,目光炯炯:
“这不是一次换工具,而是换逻辑。”
“我们的官僚体系一直重‘稳’轻‘动’,重‘牌子’轻‘实事’。现在开始,我要让所有干部知道,实绩才是唯一护身符。”
—
就在试点启动两天后,一份名单送到了李一凡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