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渠梁点头赞许:";商君所言甚是。变法十年,成效显着。诸位爱卿有何建议,可自由发言。";
一时间,大殿内没人敢第一个发言。正当气氛微妙之际,周绍站了出来。
";陛下,";周绍拱手道,";臣有事启奏。";
嬴渠梁示意他继续。
周绍冷笑一声:";陛下,变法十年,表面上看成效不小。但臣要质疑的是,这变法是否真的符合秦国国情?是否真的有利长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商鞅面不改色:";周大人有何高见?";
周绍冷冷地看了商鞅一眼:";商大人变法,虽然短期内提高了生产,增强了军力,但也破坏了秦国千年传统,动摇了国家根基。尤其是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那些世代为国效力的家族。长此以往,恐怕会伤害国本!";
他这番话一出,旧族代表纷纷附和,大殿内顿时喧哗起来。
商鞅不慌不忙:";周大人此言差矣。变法的目的是强国富民,而非打击谁。世卿世禄制虽有千年历史,但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只有任人唯贤,才能激发全国人才,共同为国效力。";
周绍不依不饶:";商大人冠冕堂皇!你一个外来人,懂什么秦国传统?";
";正因我是外来人,才能客观看待秦国问题。";商鞅镇定回应,";变法十年成效有目共睹,数据不会说谎。周大人若有更好的治国方略,不妨明示。";
周绍被问住了,一时语塞。这时,几位上卿站出来支援。
";陛下,";一位姓魏的上卿道,";臣认为,变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是时候进行调整了。建议分散权力,让更多有经验的官员参与决策,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果然如赢驷所预料的那样,他们开始尝试削弱商鞅的权力基础。
商鞅不等嬴渠梁回应,主动道:";魏大人所言极是。臣也正有此意。权力过于集中确实不利于长远发展。臣已拟定权力下放方案,准备分权给一批德才兼备的官员,共同推动变法深入。";
这一着先发制人,让魏姓上卿等人面面相觑,显然没料到商鞅会这么说。
嬴渠梁满意地点头:";商君深谋远虑,心系国家。这正合朕意。";
眼见计谋落空,周绍等人神色更加阴沉。这时,一位陌生使者突然从后殿走来,向嬴渠梁行礼。
";陛下,臣乃韩国使臣,有要事启奏。";
嬴渠梁疑惑地看了他一眼:";韩使有何事?";
韩使昂首道:";陛下可知,您的大良造商鞅,本是韩国通缉的重犯?";
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商鞅身上。商鞅却依然淡定自若,似乎早已料到这一幕。
韩使继续道:";商鞅本名公孙鞅,在韩国时因谋反被通缉,逃亡至秦。他来秦国不过是避难,哪有什么真心变法?他的真实目的是借变法之名,掌控秦国,最终谋朝篡位!";
这番话一出,大殿内议论纷纷。周绍和几位上卿交换了得意的眼神,显然这是他们预先策划好的。
嬴渠梁面色沉下来:";韩使有何证据?";
韩使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韩王亲笔手谕,详述商鞅在韩国的罪行。请陛下过目。";
嬴渠梁示意侍卫接过竹简,递给身边的赢驷查看。赢驷快速浏览后,微微一笑,将竹简递给嬴渠梁。
嬴渠梁看完后,冷冷地问商鞅:";商君,对此你有何解释?";
商鞅从容不迫:";陛下,臣在韩国从未犯罪。所谓';谋反';,不过是因臣提出变法方案,触动了韩国保守派利益。韩王昏庸,听信谗言,欲加之罪。臣无奈之下,才来投奔明君。";
韩使厉声道:";满口胡言!";
商鞅不为所动:";陛下,若我有谋反之心,十年来早已行动。我来秦国,只为实现变法理想,强国富民。韩国之所以捏造罪名,不过是嫉妒秦国日益强大,欲挑拨离间。";
周绍见状,立即附和韩使:";陛下明鉴!商鞅狡辩之词不可信。他一个外来逃犯,掌握军政大权,实乃我秦国之大患!";
赢驷这时站出来:";父王,儿臣早已调查过商君背景。韩使所言纯属捏造。这份所谓的';手谕';,笔迹与韩王相差甚远,显然是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