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较为风平浪静的测试场,鱼雷艇就从钢缆上解下,停在一处。
小型护卫舰则在驶离两海里之后停下,等待测试指挥部的下一个命令。
此时的鱼雷艇上,装在其甲板下的几个塑料桶已经被激活。
这看上去好似刮灰白的塑料桶里就装满了纳米机器人。
这塑料桶看上去不起眼,但却是配合纳米机器人的高科技产品。
在AI智能察觉到鱼雷艇出现损伤之后,塑料桶就会放出纳米机器人,对鱼雷艇进行修复。
当然,现在只是个测试罢了。
这种塑料桶也未必就真的适合纳米机器人的释放使用。
总之,现在大家就只是想要看看纳米机器人能否真的修复受到损伤的鱼雷艇。
是马是骡子,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很快,随着测试指挥部的命令下达。
小型护卫舰那门57mm舰炮,就迅速旋转锁定了远处的靶船,然后一口气打出了十发穿甲弹。
在现代火控系统控制下的舰炮,打一个2海里外的固定靶子,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这十发穿甲弹分别击中了鱼雷艇的各个部位,甚至于有一发还击中了鱼雷艇的水下部位。
顿时汹涌的海水就顺着穿甲弹打出来的窟窿,朝着鱼雷艇内部涌入。
可就在这时,那些纳米机器人已经被激活启动,一团团黑色液体被喷射而出,随后就堵在了一个个窟窿上,随后纳米机器人迅速增殖,在短短一秒不到的时间里,就堵上了那些窟窿。
随后就是小型护卫舰靠近靶船,十多个材料学的专家随即就下到了靶船上,对那些被填补的窟窿进行性能上的测试。
几个小时的测试之后,一份数据明确的测试报告就新鲜出炉了。
看到这份测试报告之后,军方代表很有经验的翻过前面几页,直接看了看报告尾部的综合评估。
没法,前面的数据,他是看不懂的,但最后面的性能综合评估,他是能看懂的。
“填补之后的船壳综合性能比之前还要强出百分之四十?”
军方代表看得目瞪口呆:“这就意味着,如果用这些纳米机器人来制造一条战舰的话,其坚固程度比现在的船用钢还要坚固?”
对于军方代表的疑问,那些材料学专家点了点头,但也表示这并不现实的。
这种纳米机器人的造价是多少,他们不知道,但肯定要比船用钢贵上很多。
这会导致战舰的造价超出预算很多。
当然,这些讨论,方小悦并不知晓。
如果他知道的话,会呵呵一笑。
现在这种机械修复纳米机器人的造价实际上并不高,因为其本身可以复制!
这可要比船用钢的造价低上很多。
用这种纳米机器人来建造战舰,真正的麻烦是现在碳颗粒不够用。
这种细小到仅仅只是几个碳原子构成的碳颗粒,目前仅仅只产自于核聚变反应堆里。
这就造成了碳颗粒的产量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