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大唐中兴颂 > 第132章 烽火双传(第1页)

第132章 烽火双传(第1页)

黄河的冰裂声混着战鼓,在河阳城北岸炸响。李光弼的玄色披风上凝着白霜,他按在城垛上的手指已冻得发紫,目光却如鹰隼般锁着南岸——史思明的“曳落河”已在浮桥对面列阵三日,那些契丹、奚族勇士的狼头甲在寒风中闪着冷光,马蹄踏碎的冰碴溅起半尺高。

“废物!连座浮桥都攻不下,养你们这群曳落河何用!”南岸高台上,史思明的怒吼顺着风传过来,马鞭狠狠抽在史朝义肩头。鎏金头盔砸得史朝义脖颈一缩,他垂着头后退半步,甲叶摩擦声里满是隐忍——前日他率五千人偷袭河阳西门,被李光弼的伏兵打垮;昨日又亲领三万大军强攻东门,从黎明打到日暮,攻城锤撞得木屑飞溅,云梯折了二十余架,连城墙的砖都没敲掉几块,反倒折损了五千弟兄。两战连败,父皇的猜忌便一日重过一日。

“父皇息怒。”史朝义的声音压得极低,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李光弼早将河阳三城修得固若金汤,东门城墙夯了三层熟土,外层又包了青砖,攻城锤撞上去只留个浅坑。他还在城外掘了丈许宽的壕沟,埋满铁蒺藜,咱们的人没到城下就先折了三成。”他抬起头,眼中带着恳请,“硬攻难胜,不如用火船烧桥,断他北岸援军后路,河阳孤城必破。”史思明眯起眼,摸着颔下虬髯沉吟片刻,突然冷笑:“早该如此!传朕将令,二十艘火船打头阵,曳落河随船冲锋,谁先踏上北城垛,赏牛羊千头、奴隶百人!”

号角声刺破云层时,李光弼已在城头看清了南岸动静。百余艘战船从芦苇荡中驶出,前排火船的船身涂满松脂,桅杆上的麻布被点燃,红焰顺着船舷往下淌,将浑浊的黄河水映得通红。“将军,叛军要烧桥!”副将郝廷玉握紧陌刀,声音发紧。

李光弼却抬手按住他的刀柄,目光扫过城下列队的长竿手——这些士兵都来自朔方军,每人手中的长竿足有三丈,竿梢绑着三齿铁叉,叉尖淬过防锈的牛油,在阳光下泛着哑光。“雍希颢!”他高声唤道,“带五百轻骑绕至下游芦苇丛,备好火箭,若有火船漏网,立刻射穿船底!”

“郝廷玉,你率陌刀队守桥,刀长七尺,专砍叛军马腿!”李光弼将令旗向下一劈,“长竿手听令!火船距桥三十丈时,齐出铁叉,叉死船帮不许动!”士兵们齐声应和,甲叶碰撞声盖过了黄河的涛声。

火船借着南风冲得极快,燃烧的麻布碎片像火蝶般落在浮桥的木板上。史思明在高台上站起身,挥着马鞭大喊:“烧断浮桥!踏平河阳!”曳落河们发出野兽般的嘶吼,举着弯刀跟在火船后,马蹄踏得浮桥微微震颤。

“铁叉起!”李光弼的吼声刚落,三百根长竿如林般竖起,三齿铁叉精准地叉住最前排火船的船帮。长竿手们将竿尾顶在肩窝,借着腰力向后猛撑,火船被死死钉在水面上,船头的火焰越烧越旺,却再也挪不动半分。后续火船收势不及,撞在前船的残骸上,燃起的火浪冲天而起。

“放火箭!”下游的雍希颢一声令下,箭矢拖着火星射向漏网的火船。火箭穿透船底的瞬间,河水涌入船舱,火船猛地向下一沉,红焰被浊水浇灭,只余下滚滚黑烟。史思明看得目眦欲裂,抓起鼓槌亲自擂鼓:“史朝义!带两千人从浮桥侧面冲!”

史朝义咬着牙翻身上马,刚冲到浮桥中段,就被郝廷玉的陌刀队拦住。陌刀横扫而过,曳落河的马腿应声而断,骑士摔在浮桥上,随即被乱刀砍翻。李光弼在城头看得清楚,叛军阵中一员银甲将领始终按兵不动——那是高庭晖,前几日他刚派使者送去招降信。

“举招降旗!”李光弼下令。绣着“弃暗投明”的黄旗升起时,高庭晖握着长枪的手终于动了。他想起前日史思明因粮车迟到,斩了两名唐军降将,连尸首都扔去喂了野狗。“弟兄们!史思明残杀降将,跟着他只有死路一条!”高庭晖突然调转马头,长枪刺穿身边曳落河首领的咽喉,“随我降唐!”

他的部众本就不愿为叛军卖命,闻言纷纷放下武器,跟着他冲向唐军阵营。曳落河的阵型瞬间乱了,郝廷玉趁机率军反击,陌刀组成的刀墙向前推进,将叛军逼得连连后退。史朝义被乱兵裹挟着退回南岸,刚到高台就被史思明的马鞭抽在脸上:“西门偷袭败,东门强攻败,连降将都制不住,留你何用!”

“父皇,李光弼有备,高庭晖倒戈,非儿臣不力!”史朝义捂着脸反驳,声音里终于带了丝压抑的委屈,“东门一战,弟兄们连城墙砖都没碰碎,五千手足埋在了壕沟里,儿臣心里比谁都急!”史思明气得呕出一口血,指着他的鼻子骂道:“废物!吐蕃使者既来结盟,必有破城之法,你给朕守好邺城,若再出错,朕定废了你!”河阳城下,唐军的欢呼声与叛军的溃逃声交织在一起,河北战局暂时稳住了,而史朝义望着父皇暴怒的背影,垂在身侧的手悄然握紧了刀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一时刻,三千里外的焉耆城,暮色正将吐蕃的营寨染成墨色。李倓站在城楼上,目光扫过城外连亘十余里的毡帐,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论莽热的四万大军已将焉耆四条主干道彻底堵死,却没有发起一次强攻。城南的吐蕃营地中,日夜不息的锻造声混着拖拽声传来,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显然是在赶制抛石机、轒辒车这类重型攻城器械。粮道已断三日,城内存粮只够支撑五天,谁都清楚,等那些铁制巨兽造好,便是总攻之时。

“殿下,吐蕃的巡逻兵又逼近东门水寨了!”亲兵的呼喊从城楼下传来。李倓低头望去,吐蕃骑兵正沿着护城河游弋,手中的弯刀在暮色中闪着冷光,显然是在探查唐军的防御薄弱点。城墙上的士兵早已张弓搭箭,箭簇对准了那些越界的骑兵,只待一声令下便能射穿他们的咽喉。

帅帐内的地图被重新铺开,李倓用炭笔圈住疏勒:“论莽热的粮草全囤积在疏勒,由吐蕃的‘悉补野’卫队看守。他围而不攻,就是想耗死咱们,咱们偏要攻其必救。”郭昕凑上前,指着地图上的于阗故道:“但疏勒有五千守军,咱们要分兵守城,能调动的兵力不足一万。”

“所以要抢在他的器械造好之前动手。”李倓转头看向阿依慕,她刚从北城防巡查归来,甲胄边缘沾着西域的白霜,手中握着一卷绘制着地形的羊皮纸。“公主,于阗故道是吐蕃运粮的必经之路,红柳滩的流沙阵是天然陷阱——这是你的地盘,该你出手了。”

阿依慕猛地拍在桌案上,腰间的于阗公主银饰撞出脆响:“殿下放心!父亲将‘沙狼卫’交给我时就说过,于阗的土地,绝不让吐蕃人踏进一步!”她指向地图西南角,“红柳滩两侧的流沙,正午时分最易塌陷,我带三千沙狼卫,每人备三袋鹰嘴豆饼,昼夜奔袭,三日就能到!”

“不行。”李倓摇头,“论莽热在城南布了一万精兵,你出城必遭拦截。”他转向吉备真彦,“归唐营擅长突袭,明日清晨你率部在城南摆出强攻姿态,用投石机砸吐蕃的主营,吸引论莽热的主力。阿依慕趁机从东门水门出城,走芦苇荡绕去红柳滩。”

计策刚定,帐外突然传来亲兵的通报声。吉备真彦掀帘而入,脸上带着被寒风刮出的红痕:“殿下!论莽热亲率亲兵在南门外骂阵,说等攻城‘霹雳炮’造好,要把焉耆城墙轰成齑粉,活捉您去逻些城献俘!”阿依慕立刻拔刀:“我去射穿他的喉咙!”李倓却拉住她,沉声道:“你现在的命,比我的还重要。吉备真彦,你带归唐营守南门,用高都护送来的连弩威慑,别让吐蕃人靠近城墙勘察——他们在丈量城防尺寸,为抛石机校准射程。”

众将离去后,张巡捧着一份文书走进来,油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殿下,这是您要的‘破敌预案’。但臣有一事不明——您为何一定要向长安求封‘西域行军司马’?”

李倓摩挲着预案上的“安西都护府”字样,声音低沉:“安西都护府有‘抚慰征讨’之权,高都护的兵听他调遣,于阗军认公主的鎏金令,归唐营是我的旧部。没有朝廷的名分,咱们就是三支散兵,如何对抗吐蕃的四万大军?”他将预案折好,“这份预案里写了攻疏勒的战术,也写了战后用安西屯田养兵、联合诸部族抗蕃的计划——长安需要看到我的价值,才会给我节制诸军的权力。”

张巡点头,又问:“派谁去长安?路途遥远,吐蕃的封锁又严。”李倓扬声唤道:“陈武!”斥候队长应声而入,单膝跪地:“殿下!”“你曾在长安禁军服役,熟悉宫廷礼仪,又多次穿越吐蕃防线。”李倓将预案和一枚铜符交给她,“这是朔方军的信物,沿途的唐军驿站会给你补给。务必将预案亲手交给郭子仪令公,由他转呈陛下。”

陈武接过铜符,指节泛白:“殿下放心,纵使粉身碎骨,末将也必到长安!”次日清晨,吉备真彦率领的归唐营率先发起动作——城南的投石机骤然轰鸣,巨石砸在吐蕃营寨的边缘,烟尘中竖起数面唐军旗帜,佯装要从南门突围。论莽热果然中计,急率主力收缩防御,连锻造坊的工匠都被临时调去布防。阿依慕趁机带着沙狼卫,从东门水门悄然驶出,芦苇荡的薄雾遮住了他们的身影,只留下一串马蹄印很快被晨霜覆盖。

同一时刻,河北邺城的史思明大营里,吐蕃使者论恐热正把玩着一枚鎏金酒杯。“陛下,赞普深知河北战局焦灼,愿与陛下结盟共分大唐。”他将一份盟约推到史思明面前,“吐蕃虽远在西域,但可助陛下破局——这便是咱们的诚意。”

史思明摸着盟约上的吐蕃印章,眼中闪过贪婪,却故意沉脸:“论使者,结盟可以,但朕要的是能立刻用得上的支援,不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的空话。李光弼城防坚固,郭子仪又在侧翼虎视眈眈,没有实利,这盟约就是一张废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论恐热笑出声,呷了口马奶酒:“陛下放心,赞普早有安排。”他从怀中掏出两卷物事,“这是大食商人进献的‘霹雳炮’图纸,石弹能轰开青砖城墙;另一卷是西域良铁的交割文书——吐蕃已联络粟特商人,每月送千石精铁到邺城,供陛下打造攻城器械。”他俯身压低声音,“更重要的是,咱们已派使者联络各部落,许以牛羊财物,让他们袭扰郭子仪的粮道,断朔方军的后路。”他指了指盟约,“签字画押后,图纸、铁料,今夜就送进大营。”

史思明拿起笔,目光从图纸扫到盟约,指尖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不在乎吐蕃是否派兵——有了攻城利器和铁料,再加上奚族牵制郭子仪,踏平河阳指日可待。帐外史朝义的不满眼神他全看在眼里,却只当是儿子无能的怨怼——河阳两败的耻辱,他要靠吐蕃送来的“破城之法”洗刷。笔尖落下的瞬间,他仿佛已看到河阳城墙轰然倒塌的景象。论恐热收起盟约时,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赞普早说了,用图纸和铁料搅乱河北,让唐军与叛军两败俱伤,吐蕃才能在西域毫无顾忌地扩张,等大唐元气大伤,整个河西走廊都将是吐蕃的囊中之物。

长安城内,郭子仪刚收到李光弼的捷报,就看到陈武浑身是伤地跪在府门前。当他将李倓的预案呈给肃宗时,皇帝正对着河北的战报发愁。“陛下,李倓殿下在西域以少敌多,还想出了联合诸部族抗蕃的计策。”郭子仪叩首道,“封他为西域行军司马,既合安西都护府的旧制,也能让他节制诸军,牵制吐蕃。”

肃宗看着预案上的地图标记,指尖划过疏勒:“李倓这孩子,在西域闯出了名堂。传朕旨意,封李倓为西域行军司马,持节节制安西诸军,允许他‘抚慰征讨’西域各族!”

焉耆城上,李倓正望着城南的吐蕃营寨。归唐营的佯攻仍在继续,巨石砸起的烟尘让吐蕃人乱作一团,没人察觉他们的攻城器械锻造已停了大半。他知道,阿依慕的沙狼卫此刻已在红柳滩设伏,陈武也该踏上前往长安的路途——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他们必须赢在吐蕃的霹雳炮完工之前。

风卷着城头的唐军旗帜,猎猎作响。李倓拔出腰间的横刀,刀刃映着朝阳的光芒。他仿佛看到疏勒城的火光,看到吐蕃人溃逃的身影,也看到长安的信使,正骑着快马向西域赶来。

河北的烽火暂歇,西域的总攻即将开启,而史思明与吐蕃的盟约,正像一根毒刺,藏在大唐的脊梁旁。这场跨越千里的战事,才刚刚进入最凶险的阶段。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大唐中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