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儒却是轻笑一声,道:“司空说它是寿酒,那它便是寿酒!”
何氏虽然不信,甚至很想把酒水洒到李儒脸上,但她看着一旁穿甲按剑的士卒,就又没了反抗的勇气。
在李儒的注视下,何氏紧紧地闭上了双眼,然后颤抖着手将酒水灌进了自己的口中,然后咽了下去。
初时何氏还没觉得身体有事,甚至她还睁开眼睛看了看李儒。
但下一刻,她便痛苦地按住了自己的肚子,腹中如绞,肝肠若断,心似万蚁噬咬。
然后她直接倒在了地上,疼痛得缩成一团,不断挣扎,痛苦呻吟,可怜至极。
不过十息时间,便彻底没了动静。
李儒走出殿外,吹了一口晦气,然后看也不看其他人,就直接率人出了宫。
而刘辩两人也赶紧回到殿中,看着何氏倒在地上的尸体,怔了一秒,然后就“噗”地跪倒在地,痛声大哭了起来。
哭声传得很远,就连李儒都顿了顿足。
但仅是一瞬,他面上就又恢复了平静,然后向着司空府而去。
……
不知什么时候起,何氏被鸩杀的消息就在洛阳城内疯传了开来,公卿百官刚刚被“丁宫之死”所激起的热血,转瞬就淹没在了董卓的蛮横威势之下。
以前还敢大骂董卓的名字,现在却是只能私下里称其贼子,不敢说出真名,也不敢讲出细节,他们害怕引来董卓的血腥报复。
而他们沉默了,董卓则愈发嚣张了。
他不仅毫不避讳此事,反而大声地拒绝了朝廷想为何太后举办丧礼的请求,只让刘协到奉常亭内哀悼半天,公卿大臣们则着三天孝服。
至于刘辩,则只能自个在永安宫内偷偷哭泣,有时遥望母亲安葬的方向思念对方。
从这一天起,洛阳城内再无反对董卓的声音,有的只是奉承,只是劝导。
权臣董卓,正式上位!
……
九月五日,董卓使人发何苗棺,出其尸,肢解节断,弃于道边。
九月六日,董卓杀何苗母舞阳君,弃尸于苑枳落中。
九月八日,诏公卿以下子弟为郎,以补宦官之职,士人复领内署。
九月十二日,以幽州牧刘虞为大司马,封襄贲侯,而董卓改任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更封郿侯。
九月二十二日,以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
九月二十三日,力拔河南尹王允为司徒。
九月二十八日,董卓率诸公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悉复其爵位,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孙。
……
与此同时,董卓又传诏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八关都尉,遣李儒、牛辅收其兵权。
另遣徐荣、吕布等人收拢京师周边诸县守卒,使各县重新征集青壮保持治安。
旬月之间,董卓麾下兵马即扩充至六万人,且精壮士卒居多,实力强悍。
在李儒忙于军务之时,董卓开始亲近周毖、伍琼,而何颙、郑泰也成为其幕僚。
董卓在幕僚们的建议下,逐渐亲善士人,征召名士入朝为官,如荀爽、韩融、陈纪。
同时,董卓又选拔大量名士担任地方官长,甚至不计前嫌,对厌恶自己,弃官而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授官,以示和解。
比如,韩馥为冀州牧,孔伷为豫州刺史,刘岱为兖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孔融为北海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应劭为泰山太守,袁绍为渤海太守,王匡为河内太守,鲍信为济北相等。
董卓的大方让吕布直呼恐怖,同时又心生羡慕,看着手下扩充至六千的兵力也顿觉不香了。
没办法,兵力确实扩充了,但洛阳国库却禁不住董卓的挥霍,钱粮也快消耗殆尽。
加上董卓乱政,地方太守、刺史也不怎么老实上税朝廷了,四方粮商也畏惧董卓及其麾下野蛮军队而不敢前来洛阳。
可是洛阳及周边人口超过百万,每日消耗物资难计,京师物价就此一涨再涨,百姓生活日益困难,节衣缩食已成常态。
而董卓军数量多了近一倍,钱粮消耗也是翻倍,且每旬还要训练,消耗物资更多,这让李儒头疼不已,分配粮食时也变得小气了许多,搞得军中诸将都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