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挣扎一番,然后就没了意识。
而后灯火熄灭,宅内也彻底安静了下来。
……
九月初一,北宫崇德殿。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但却都是为了同一件事情,也为了他董卓的私心和权欲。
在数百甲士森冷的目光之下,公卿百官屏住呼吸依次入殿,面上庄重远胜昨日。
待文武众臣排立两侧之后,少帝刘辩也拉着母亲何氏的手怯怯地走进了殿内。
或者说,两人是被押来了这里,被李儒率领一众西凉武士押来了这里。
所以当殿内百官看见少帝脸上的害怕以及李儒脸上的阴笑时,心中的怒火就止不住地燃烧了起来,看向李儒时的眼睛也都红了大半。
若非李儒身后有武士保护,他们又都卸了佩剑,只怕当场就会有人窜跳出来劈了李儒这贼子,劈了这个给董卓效忠的文人败类。
对于眼前百官的反应,李儒仅是冷笑了一声,便不再理会,然后安静地站在殿门口等候着董卓的到来。
而此时少帝刘辩也再一次坐到了龙位之上,生母何氏也端坐一旁,只是没了以往的那张垂帘,也没了往日里拿起摇扇的宫婢。
两人熟悉地分坐在了龙台之上,但心中却满是陌生与忐忑,她们母子尚不知道李儒和董卓究竟要做什么,不知道他们搞出这么大的阵仗来究竟是为了什么。
害怕之下,母子两人只能将无助的目光投向了场内的公卿众臣,投向了这些国朝的柱石,她们眼中有多慌张,面上就有多可怜。
但场内百官谁又敢和这对母子对视呢,礼仪上他们不能如此,心中的愧疚与自责,也让他们无颜面对少帝与太后。
可他们的反应,在何氏与刘辩的眼里,却是如此的冰冷,仿佛母子两人都被在场群臣给抛弃了一般,仿佛大汉天子、国母全都被国朝的文武百官给背弃了一般。
而何氏母子面上越是可怜,百官就越是不敢回看她们哪怕一眼,他们也怕,怕自己硬不下心来,又怕自己硬下来之后日后终身愧疚,还怕自己忍不住待会儿就与董卓拼命。
当殿内彻底安静下来后,没过多久,董卓也带着吕布来到了崇德殿外。
“殿内一切就绪,还请岳父入内!”
才见着董卓,李儒就立即上前拱手说道。
而听到好消息的董卓,也当即笑着对他点了点头,然后转过身来,又收起笑容,冷静地走入了大殿之内。
又如昨日那般,董卓入殿后,一步步走至众臣前方,然后登上了最高的那一层台阶,而吕布则一直护卫在后,直至台阶之下。
李儒也紧跟着两人走进了殿内,来到了大殿前方,然后站在了一侧边上,处于侍者之位,毕竟他此时只是董卓的帐下幕僚,算不上朝廷官员,在朝堂上自然也就没有位置。
而百官则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一切,心中又愤怒又无奈,只能咬紧牙根,握紧拳头,进行着徒劳而又无力的反抗。
但在一众甲士的环卫之下,他们那点儿反抗也显得相当愚蠢,甚至可笑,因为军队一旦干涉政治,那么朝堂就只是一个摆设了,只是一个装点门面、给天下人演戏的舞台。
而这舞台上,主角只能是董卓,配角则是吕布、李儒,其余人也就只是多几集戏份的龙套了,甚至只是不能露面的普通群众。
而今日的主角,他站在了与昨日相同的位置上,然后做出了与昨日相似的动作。
董卓看了一眼龙位上那懦弱发颤的天子,心下冷笑不止,又看了一眼旁边那面容艳丽,却冷淡至极的太后,心下又恼羞成怒。
但想着两人即将被废,董卓心里便不再计较,他当下冷哼了一声,然后转过身面向众臣,反复扫视他们的面孔,久久不发一言。
殿内一时间压抑至极,群臣大气都不敢喘,眼睛也只敢往地上看去,姿势更是一动不动,要多僵硬,就有多僵硬。
直到“锵”的一声打破了殿内的宁静。
百官当下一惊,各自露出囧态,然后齐齐看向了前方台阶之上。
却见董卓拔出腰间宝剑,然后举剑对着众臣,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口中高声喝道:
“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
尽管百官心里早有准备,但在亲耳听到这句话后,心间还是忍不住地生出了一道愤怒,但愤怒之后,又是无奈、悲哀,以及惭愧。
至于龙位上的刘辩,则直接吓得扑到了母亲的怀里,而何氏面上也已是惨白一片。
对于他们的反应,董卓则毫不理会,也毫不在意,直接就向着李儒示意了一个眼神。
而李儒点头会意,当即就从怀中摸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卷策文,然后走至百官正前方,转身即对着百官,展开策文念道:
“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
听到这里,百官尽皆低头,不敢看向龙位上的少帝刘辩,也不敢把目光瞥向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