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召闻言,眉头一挑,看了看四周,深吸了一口气,策马而出。
“牵召,见过子龙将军,在下敬佩子龙将军胆识气魄,但若子龙将军是来劝降的,就请子龙将军莫要开口。”牵召朝着赵云拱手道。
“将军便不想知道,邺城如今是和境况?”赵云微微一笑道。
“将军既然如此说,邺城想必还未破。”牵召朗笑一声,看向赵云道:“不知末将所言可对?”
“不错,陛下并未破城,不过邺城之中,目前状况却不太好。”赵云叹了口气,悠悠道:“三日前,我军抵达邺城,据我军所获得的情报来看,邺城之中,守军不满三万,而且多为新兵,我军有十万大军,更有各种器械辅助,要破邺城,如探囊取物,只是陛下仁慈,担心破城之后,百姓罹难,是以并未强攻。”
牵召心中松了口气,随即皱眉看向赵云,既然邺城未破,那赵云为何率军来此?不怕后方空虚吗?
“将军有所不知,如今邺城军队,已经被我军杀的胆寒,不敢出城。”赵云面色一肃,沉声道:“但将军可知,邺城这三日来,发生了何事?”
“愿闻其详。”牵召冷哼一声道。
“我军抵达当夜,城中有百姓不满袁军暴行,趁机作乱,欲打开城门迎奉陛下入城!”赵云沉声道。
虽然已经知道邺城未破,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牵召一颗心还是不由自主的紧了紧。
“叛乱虽然镇压,但袁绍一夜之间,祭起屠刀,不知多少百姓在那一夜人头落地,某只知道,次日一早,自城中流出来的河水都是红色的。”
邺城有护城河,也有水道可连同内外,不过朝廷大军抵达后,袁绍便命人将水道阻隔,但水流还是可以流出来的。
听着赵云的话,牵召心中一阵不舒服,这得杀多少人才能将河水都染红,目光看向赵云,有些不解其意。
“不管将军是如何看陛下的,但陛下曾经说过一句话,云深以为然。”赵云看向牵召,沉声道:“我等身为军人,为的,不止是报效国家,我们手中的剑,是来守护百姓,而非是为了镇压,云不以朝廷大义,只为这满城百姓,恳请将军归降我朝,大汉的疆土之上,已经流了太多我们自己人的鲜血,说到底,你我,还有这诸多将士,皆是汉家子民,如今却要为袁绍这等豺狼之辈将手中兵刃砍向自己的手足,甚至砍向那无辜黎民,却又是何道理?”
看着牵召的神色,赵云沉声道:“陛下查看过将军过往,将军不但精通兵法,更治理过一方,深得百姓之爱戴,是以陛下才断定将军并非如袁绍那般嗜血残暴之人,如今袁绍已是穷途末路,却暴行不改,不以百姓为念,反而横加杀戮,这等主公,将军真要与其共亡?”
牵召闻言,默然不语,良久才涩声道:“在下……”
“传我军令,三军后撤十里!”赵云回头,对着自己的亲卫喊道,随即扭头看向牵召:“云向来敬佩忠义之士,将军忠义,云深感敬佩,然将军究竟是忠于袁绍,还是忠于这大汉天下?望将军三思,云可以给将军一炷香的时间,若一炷香之后,将军还不肯降,云会下令进攻,到时候,血流成河之时,只希望将军犹能无愧于心。”
第一百零八章 吓降
赵云竟然真的就这般大大方方的离开了,而且不止他和张辽的部队没有继续前进,就连庞德的部队也退后了一些,但仍然保持着合围之势,显然并不打算放他们离开。
“将军,怎么办?”赵睿扭头看向牵召,赵云的话不管如何,对他们触动很大,究其根源,还要从袁绍下令诛杀那些商贩开始。
牵召扭头,看向众将,微微皱眉,他能感受到,这些将领对于赵云的招降已经意动。
主公已经丧失人心了吗?
牵召有些茫然,这些将领,往日可都是袁绍最信任的将领呢。
牵召没有说话,赵睿等人也不好逼问,只是有些焦急的看向牵召,倒不是袁绍真的天怒人怨,而是仗打到这个地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袁绍败亡已经是早晚的事情,就算这次能够击退朝廷,但下一次呢?
渤海、安平也没了,幽州那边是什么情况,到现在还没有消息,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对吕布这等绝世猛将的袭掠,缺兵少将的幽州如何能够抵敌得住,如今算下来,还握在袁绍手中的,也只剩下中山、常山、巨鹿、河间以及小半个魏郡,其他不说,光在地盘上,朝廷在冀州的地盘都能跟袁绍平分了,如果幽州也败亡的话,哪怕这一次袁绍能够击退天子,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士人支持又如何?朝廷一直在打压士人,但朝廷却越来越强,相反,在士人支持下的各路诸侯,反而越来越弱。
虽然不好明说,但无论将领还是士卒,如今面临朝廷的三路大军围剿,都已经无心再战。
一炷香的时间,并不长,随着时间的流逝,赵睿等一干将令有些焦急起来,纷纷看向牵召。
“将军,要不……降吧!”赵睿看着牵召,小心的建议道。
牵召闭起了眼睛,摇了摇头,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