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姜双五又答应了三家来换麦种。结果回到家时,正好听见周翠娘在答应其他人家换麦种,这才觉出问题来。
姜双五问得有些忐忑,&ldo;翠娘啊,我已经答应了六家,到时收割了与他们换麦种,嗯,要换出去五百斤麦子……&rdo;
周翠娘眼睛一瞪!&ldo;你怎么没与我说呢?!我都答应八家了,到时得换出去八百斤麦子啊!加起来不就有一千三百斤了?
还有几家素来处的好的,都是想着关系亲近不必提前说,到时直接过来换麦种就是了,那我们也是要给预留着的啊!&rdo;
像是杨家、沈家和葛家,这三家是肯定要给预留着的。就算三百斤吧,这就是一千六百斤了,自家还要留两百来斤麦种吧?
&ldo;这怕是要不够啊!你说你怎么不和我说呢?&rdo;周翠娘一时急得直拍腿。
&ldo;昨天答应了两家,今天答应了三家,昨晚忘和你说了,今天还没来得及……&rdo;姜双五是实话实说,可话音却越来越低。
周翠娘无法了:&ldo;你说现在怎么办才好?你都已经答应人家,也不能反悔啊。交好的几家的份儿,也不能不预留啊。
难不成要自家不留麦种,反而去用从别家换回来的次等麦子做种?&rdo;
姜双五局促站着,显然一样没有办法。
此时姜秾在一旁声音飘忽道:&ldo;足够了。麦子灌浆已毕,产量几乎已经落定,施了底肥的亩收估计五百斤,没施底肥的亩收大约四百斤。自家留种后,即使村里所有人家都来换种,也足够了。&rdo;
不怪姜秾声音飘忽,是她自己都觉不可思议。
她所在二十二世纪
的小麦亩产量参考意义不大,那就按沈甜所在时代的小麦亩产量来看:小麦正常亩产五百至九百斤。
而古代封建中后期,小麦亩产在两百至四百斤。所以,今年她家小麦的亩产,已经接近二十一世纪初的小麦亩产了。
姜家逃荒到温宁村的第二年,小麦亩收只有一百斤出头。后来逐年变好,可也是在两百多至三百多斤之间徘徊。
虽然是明显感觉今年麦子的收成,大概会是这些年以来最多最好的,但也一直没敢想会有四百斤、五百斤啊!
直想着今年麦子收成,会比以往几年都好,至于究竟会好多少,竟然也没敢想,反正到时收割回来后就知道了。
今天遇到好多人家提前预定换麦种,却可能不够的事情,这才来估算今年麦子的收成。
现在女儿这样一说,姜双五和周翠娘再大胆的一估算,竟觉得或许真能收上来……三千多斤麦子!天呀,还是三千六七百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