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太原府出发的后勤队伍正朝庆阳府进发。
这支队伍大约有两千人,他们毫无危机意识。
一路上几乎没遇到什么危险,于是渐渐淡忘了反贼与大明之间的战事。
也没有探子告知他们,此时的张献忠和李自成已率十几万大军将庆阳府团团围住。
这几日,朱媺娖和二毛子日渐熟络,每日都在一起闲聊。
朱媺娖跟他谈理想、论未来,尽管她清楚二毛子听不懂,但她还是想倾诉。
而二毛子的话题总是围绕日常生活展开,比如下一顿饭吃什么,有没有肉。
二毛子活在当下,专注于生活的琐碎。
朱媺娖经历过优渥的生活,因此更重视精神层面的交流。
按理说,两人本该无法对话,却因环境特殊,能有个人可以交谈已是难得。
“你家在哪里呀?等太子让天下太平了,你带我去你家看看吧。”
二毛子说道。
“为何?”
朱媺娖疑惑地问。
为何不是二毛子领她回他自己家呢?
“我只是好奇,你那边的人是不是都跟你一样长得这般俊美。”
二毛子憨笑着说道。
听到这话,朱媺娖的脸颊顿时泛起红晕。
“你家究竟是怎样的?”
朱媺娖问。
“我家……”
一向话多的二毛子难得沉默许久,才缓缓开口:“我或许真的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什么?怎么会这样?”
朱媺娖疑惑不解。
“千真万确,我真的找不到了。
只记得当年父亲带着我们离开故土,说建奴即将攻来,边防将士未能守住,于是带着全村人开始逃亡。
起初还好,大家都有食物可带,甚至还有鸡鸭鱼肉。
那时我还很高兴,在逃亡途中还能吃到肉,等肉吃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们已经弹尽粮绝了。
之后,我们只能挖土充饥,啃树皮,嚼草根,甚至原本还有一个妹妹……”
二毛子咧嘴一笑,但这样的笑容在朱媺娖眼中却显得格外阴森。
随即,她对眼前这个男人生出几分怜悯。
二毛子的经历,不正是眼下许多大明灾民正在经历的事吗?
再后来,他们不知走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抬头一看,竟然到了太原府。
刚进城时他们受尽冷眼,但至少安全了,偶尔还能填饱肚子,不过日子依旧艰难,直到太子殿下到来。
每次提起太子,二毛子的眼神都会闪烁着光芒。
在他心中,太子是他的救星,也是那一批人的救星。
如今,因饥饿濒临死亡的母亲在太原府不仅有了自己的小块土地,而且官府还提供了足够的银钱,足以支撑到下一次庄稼收获。
对于历经磨难的二毛子来说,这已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等到明年春天,花开时节,麦苗吐绿之时,母亲定会喜极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