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就是把导弹分成好几段,每一段都装一个发动机和相应的燃料。发射的时候,先点燃第一段发动机,它会带着整个导弹升空,当这段的燃料用完了,就把它扔掉,减轻导弹的重量。
接着点燃第二段发动机,继续推动导弹飞行,等第二段燃料也耗尽了,再把它分离掉。这样一段一段地推进,就能不断给导弹提供动力,让它飞得更远,而且因为不断减重,也能承载更重的弹头。”
赵教授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还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林毅看他感兴趣,又接着说:“除了发动机,制导方式也得改改。
现在咱们用的惯性制导,虽然稳定,但精度还是差点意思,而且一旦发射出去,就没法调整了。
要是能换成组合制导方式,比如在惯性制导的基础上,再加上无线电指令制导,地面雷达实时跟踪导弹的飞行轨迹,发现它偏离方向了,就通过无线电发送指令,让导弹调整姿态,这样精度能提高不少。
以后要是技术更成熟了,还能加个雷达导引头,让导弹自己寻找目标,就算目标移动,也能精准打击。”
“还有就是飞行弹道,”
林毅补充道,“现在导弹走的是抛物线弹道,这种弹道比较固定,容易被敌人的防空系统预判到,进而被拦截。
要是能改变一下飞行弹道,比如让导弹在大气层边缘飞行,就像打水漂一样,一会儿飞出去,一会儿又落回大气层边缘,不断改变飞行高度和方向。
这样一来,敌人很难预判导弹的飞行轨迹,防空系统就很难拦截到它,而且这种弹道还能借助大气层的力量,进一步延长导弹的射程。”
林毅说完,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赵教授,我知道这些想法可能还很粗糙,甚至有些地方可能不符合实际技术要求。你们是这方面的专家,还得靠你们仔细研究、验证,看看这些思路到底能不能行得通。”
赵教授放下笔,眼神里满是赞赏:“林顾问,您太谦虚了!您这些思路虽然只是皮毛,但方向很对。多级火箭发动机、组合制导、新型飞行弹道,这些都是提升导弹性能的关键方向。
我们之前也在琢磨这些方面,只是还没形成清晰的思路,您今天这么一说,倒是给我们提了个醒,接下来我们就能围绕这些思路深入研究了!”
旁边的钱教授也附和道:“是啊林顾问,您这些想法很有价值。不管是多级火箭发动机,还是改进制导方式和飞行弹道,要是能实现,杀手锏
2
型导弹的性能肯定能有质的飞跃,到时候咱们打击更远处的目标就更有把握了!”
林毅笑着说:“能帮到你们就好。我也就是抛砖引玉,具体的技术难题,还得靠你们这些专家攻坚克难。以后你们在研究过程中,要是需要什么资料或者有什么疑问,随时找我,我一定尽力帮忙。”
赵教授点了点头,语气坚定:“放心吧林顾问,我们肯定会好好研究这些思路,争取早日把这些想法变成现实!”
赵建亮也跟着表态:“我们导弹部队会全力配合科研团队,提供试射场地、收集飞行数据,只要能让导弹技术更上一层楼,战士们再苦再累也愿意!”
林毅和几位教授讨论得热火朝天,旁边的军方将领们却听得一阵懵。多级火箭发动机、组合制导等这些专业术语像绕口令一样钻进耳朵里,贺司令悄悄拉了拉陈司令的衣角,小声嘀咕:“老陈,你听懂林顾问说的啥没?我咋听着跟听天书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