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大明金主epub > 第151部分(第2页)

第151部分(第2页)

徐元佐道:“那是海这边的山东,学生说的是海那边的山东。”

郑岳一头雾水。

李文明眼珠子转了几转,不很自信道:“敬琏所指的是……金复盖海?”

徐元佐微笑颌首,暗含赞扬。

李文明也颇有些得意,暗道:幸好老夫读书不少,杂学颇多,要不还真让你难住了!他当下对郑岳道:“东翁,国朝初年,辽东也是设有府州县的,归山东布政使司统领。在洪武十年的时候,才将全辽府县罢撤,尽数改成卫所。当时的金复盖海四州,便是现在的辽南四卫。”

郑岳道:“卫所听命于都司,都司听命于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听命于圣天子,连兵部尚书都不能置言。如何让他们收纳淮安灾民?”

“人是有腿的,灾民跑过去了,开垦荒地,一样纳粮,谁能说什么?”徐元佐道:“关键就是要看那边是否有能力接纳灾民。我读古书,在宋金之时,辽东人口高达百万。而国朝之初,辽东人口不过十数万,即便如今休养生息,人口有所恢复,想来还是应该有空地的。起码不会比江南更挤。”

江南是寸土寸金之地,肯定是北方地阔人稀,然而灾民迁徙却没法充实三边。因为淮安这地方要往北走到边镇,势必要穿过山东、河南、山陕、北直诸省。大规模的迁徙,如果派卫所监视,徒增成本消耗;若是不监视,万一被人煽动作乱如何是好?这些可都是大明的腹心之地啊。

所以徐元佐提出的移民辽东,在地理上大占优势。徐淮灾民直接从淮安出海,到金州卫登陆,中间不会发生动荡。即便有人在海船上作乱,也不会殃及广泛。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金州那边是否有足够的土地安置了。

“敬琏啊,你提出这策略,可要什么好处么?”郑岳笑着望向徐元佐。

徐元佐颇有些受了侮辱的意思:“学生只为老师分忧,却为何见疑!若说好处,这些灾民统统都来松江,才是学生最大的好处:正好可以廉价雇佣织妇,不说日进斗金,总也是一本万利。”

郑岳一想也是,哈哈大笑,指着徐元佐对李文明道:“这孩子真是经不起逗!”

李文明冷汗都下来了:您老不知道“这孩子”一口能吞掉大半个华亭吧!

徐元佐只是无奈。师徒父子,能说什么呢?而且要说他没有私心,那绝对是假的。万历年间的北货生意,经济总量数以百万计。现在北方航线还没有开通,江南根本看不到北货,若是自己能够把持北货渠道,这可又是一大笔收益。

现在南方冬天日益寒冷,皮草是肯定会大受欢迎的。撇开皮草之外,辽东可还有人参这个特产呢。

如今江南吃参正当风潮,只是吃的是上党人参,简称党参。这种上党人参不同于后世的桔梗科党参,完全是两种植物。

因为从宋朝开始就知道党参的药用价值,以至于后来官商相侵,使得参农苦不堪言,放弃了党参的种植。再加上上党又是北方重要的林区,木材需求量颇大,使得党参失去了适合的生长环境,最终绝种。

如果能在现在这个时间段大量引入辽参,肯定获利颇丰。

*

*

求推荐票~求29号月票~~求各种支援~!(未完待续。)

PS:求各种支援~!

三一五 生意上门

隆庆年间就像是揭开了盖子的聚宝盆,随便插一手都是满满的金银珠宝。

徐元佐从郑岳那边出来,心里已经将北货生意列入了议程。他现在事物虽然繁杂,但是归拢成线就很清晰了。

海运漕粮、北货买卖,以及灾民移居金州卫,这是一条线上的事,是自己直接入股的私有产业;

并购丝行,发展布行,购买织机雇佣织妇,这是徐家的主营生意;

仁寿堂的包税和牙行码头,这是徐家的新兴生意;

广济会和徐家土地,这是徐家的传统生意;

连锁客栈、夏圩徐园、《曲苑杂谭》、书坊、书院,这些主要是刷声望,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种子业务。

至于建筑社和机械厂,既是种子,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暂时能够保证自给自足不亏钱就已经很不错了。

如此一分,徐元佐脑子里就像是有多个文档柜,任何消息来了,都能飞快入档,自然不容易搞错了。他甚至还有余力考虑资产管理行、车马行,以及银行的设想,然后放入专门的脑洞柜,在碎片时间拿出来完善润色。

这些生意放在旁人眼里,已经庞杂得毫无头绪,偏偏徐元佐还能处理得井井有条。

人来如织的华亭县街头,徐元佐负手而行,身后跟着棋妙和梅成功。梅成功刚刚谨遵徐元佐的吩咐,给府县两个衙门的书办送了一笔银子,数额不大,没有任何名头,就是遇到了请吃茶,走动人情。

李文明和知府衷贞吉的幕友班子,自然也有一份。乃是徐元佐亲自给发的。

梅成功从一个破落的穷措大,一举成为了府县衙门里的座上客,随手出去就是几十上百两银子,自己还有些转不过弯,时常怔怔出神。走在这热闹的郡城城厢,他总有些不真切的感觉。只有看着前面宽厚的背影才知道自己不是做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