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曾经流失了两百年左右的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手稿被吴讷士得到。”
“因为和方还、王颂文的关系比较好,借助这层关系,慨然的将其增回昆山。”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还是书林中的一段佳话。”
“期间,吴家设蟹宴,基本上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全都来了。”
“由于当时饭桌上有一种螃蟹,就有人作了将其取名为大闸蟹,并作了有关大闸蟹名称的解释。”
“闸字不错,凡捕蟹者,他们在港湾间,必设一闸,以竹编成,夜来隔闸,置一灯火,蟹见火光,即爬上竹闸,即在闸上一一捕之,甚为便捷,之是闸蟹之名所由来了。”
“竹闸就是竹簖,簖上捕捉到的蟹被称为闸蟹,个头大的就称为大闸蟹。”
“还有一种说法是“闸蟹”原本叫“煠蟹”,普遍吃法是下汤锅煮一回,而吴越地区的方言叫做“闸一闸”,因而就被叫做“闸蟹”。”
“这两个名称由来,已经无法证明哪个是真是假,但却是最为广为流传的说法。”
“其次,大闸蟹的文化。”
“之前说过,我国已经有近五千多年的吃蟹历史。”
“而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人们发现,在我国三个地区生长的河蟹品质最好,即华夏有三大名蟹,分别为:地处苏皖两省的古丹阳大泽河蟹——花津湖大闸蟹;河北白洋淀河蟹——胜芳蟹;江苏固城湖河蟹——固城湖大闸蟹。”
“在这三大名蟹中,历史最悠久的要数古丹阳大泽的“花津蟹”。”
“历史上,古丹阳大泽包括:丹阳湖、石臼湖、固城湖、南漪湖以及周边地区一大片低洼湿地,面积近三百万亩。”
“这块湿地横跨苏南和皖南,呈三角形,还被称河蟹“金三角”。”
“久而久之,大闸蟹已经久负盛名,被称为“蟹中之王”。”
“明代文学家张岱曾夸赞大闸蟹说:“不加醋盐而五味俱全”。”
“唐代诗人李白曾赞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第三,本领特殊!”
“为趋吉避凶,大闸蟹还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和保护能力。
“若是受到强烈刺激,亦或是机械损伤,还有蜕壳不出的时候,就会丢弃胸足,从而成功脱逃。”
“当抓大闸蟹的时候,若只抓住一两只步足,它就会迅速地将其足脱落而逃跑。”
“而以后,还可以长出新的足来。”
“正因如此,在大批的成蟹起捕时,有时可以看到大闸蟹的胸足大小差异很大。”
“这就是就是自切再生的结果。”
“大闸蟹之所以有这种特殊本领,是因为其断肢都有固定部位,总是在附肢的基节与座节之间。”
“这个构造非常特殊,不仅能够再生长出新足来,还能防止出血。”
“只不过,自切再生的本领只有在幼蟹生长蜕壳阶段才存在。”
“当成熟以后,大闸蟹轻易是不会再生新足的。”
“第四,蟹之八件!”
“蟹之八件大家肯定都知道,只是大家不知道蟹之八件还是根据大闸蟹发明的。”
“之前说过,到了明清时代,吃螃蟹已经发展成了文人雅士之间的文化交流,为此,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一套专用工具,俗称“蟹八件”。”
“根据相关记载,明代最初发明食蟹餐具的人,名叫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