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谨言慎行的拼音 > 第197部分(第2页)

第197部分(第2页)

庞大的军费和损失,迫使沙皇再次同意了增发纸币的要求。不到一百亿的黄金保证,即将发行的卢布却是三百一十四亿!这笔“钱”将彻底摧垮俄国的经济。

十月初,欧洲的战况继续焦灼,华夏的出口额也翻了几番。

农民种出的粮食,牧民饲养的牲畜,工厂流水线下的产品,无论是大型工厂还是家庭作坊,只要有合格的产品,就完全不愁销路,只要肯干活就能赚到钱!

游手好闲的人减少了,乞丐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大量的农场和工厂都在招工,从南到北,即便是西南几省最偏远的地区,新开工厂里的机器都是日夜不停。

只要肯干活,一夕之间变得富裕不太可能,至少能填饱肚子。

不只是华夏人,在英法相继“出让”部分西南边境争议土地后,滇桂等省靠近边境的小厂和作坊里,还出现了东南亚人和印度人的面孔。

他们的工钱只有华夏人的一半或是三分之一,但生活却比国内好了太多,想方设法穿过边境的人数却越来越多,云南督帅龙逸亭等人不得不在边境增派军队,以遏制这股“越…境…偷…渡”势头。就算如此,“外劳”却是只增不减。

十月中旬,关北大世界正式营业,在关北剧院基础上,扩建三倍不止的三层建筑,集合了剧院舞台,影院,杂耍戏班,相声,评书,皮影戏,甚至是西洋歌剧和新式歌舞。还有别出心裁的游戏室,也足够吸引眼球。

这里不只有各种娱乐,也有各种小吃铺子,每间的面积都不大,生意却相当好。

开业当天,李谨言特地请白老等人来听戏,京城和天津的几位大家都会连续登台半个月,还有从南方请来的戏班子和杂书班子,虽然受到电影和西洋文化的成绩,此时国人最为追捧的,仍旧是传统的戏曲和文艺。

“外祖父,邓老,冉老,长老,孟老,孔老,赵老,这边请。”

李谨言尽职尽责的充当了一会“导游”,如果能把这老几位哄高兴了,说不准自己接下来的日子就能好过了。

之前为《官场百态》去向白老请教,虽然“受益匪浅”,却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偶尔回想,都是满眼辛酸泪,他从不知道,这些老先生不只精通传统文化和国学,对官场的了解也不逊于白老。被他们一番教导,李谨言只觉得整个人都要“升华”了。

戏台上开场,锣鼓声起,李谨言请几位老先生入座,又叫人送上茶水和果品,转头就见李副官出现在包厢门口。

“怎么?”

“言少。”李副官从军装上衣口袋中取出一张电报,“大连发来的电报。”

李谨言展开电报,扫过一眼,上面只有八个字,已到大连,货物完好。

看到这张电报,李谨言的第一个反应是高兴,嘴角差点咧到耳跟,第二个反应却是扭头,看向坐在包厢里,正津津有味听戏中的几位老先生…

215

民国七年;公历1916年10月15日;运送古董文物的货轮到了大连,原本该九月底抵华的德国教官团;也在迟了半个月后抵达。

这些德官将分别到北六省三所军官学校中任教。按照实现约定,在华期间;他们的食宿;薪水均由华夏负责。除此之外,还将为他们每人安排一名华夏翻译。这些翻译主要是军校文职人员和军中参谋,熟悉德语和英语;有留学背景。

充当翻译的参谋都很年轻,在分批到大帅府见楼少帅时;李谨言都混了个脸熟;他们之中,年纪最大也不过二十八岁,或许在这个年代的人来看,三十而立,二十八已经算不得年轻,而在李谨言眼中,这些军人各个都称得上是年轻有为。

当然,楼少帅那样外在条件甩别人一截,本身“材质”又太过逆天的,不在比对范围内。

除了担任德军教官的翻译,这些参谋另负重任,要想办法的探一探德国人的“底细“,虽然白纸黑字的写得清楚,但欧战正打得激烈,德国人会不会真把一流的人才派来华夏,还很难说。

如果他们的水平够不上李谨言给出的筹码,李三少会很生气。李三少一旦生气,后果可是会相当的严重。

德军教官团的事情安排妥当,接下来就是从海上运到大连,又从大连装车送往关北的古董文物。

在东西运到前,几位老先生就从李谨言口中得知消息,高兴之余,差点直接坐上火车跑去大连。李谨言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劝住,左思右想,他一个人恐怕hold不住,请楼少帅帮忙,没承想楼少帅头也不抬,直接甩出一句“公务繁忙。”

至于真繁忙,还是楼少帅也对那些老爷子没辙,只有老天知道。

此情此景,让李谨言产生了某种错觉,他们不是在谈几位老先生的“问题”,而是正面临“x年之痒”。

摇摇头,李谨言只能安慰自己,楼少帅正计划去库页岛收拾日本矬子和老毛子,他的确很忙……理解的后果是,连续两天,大帅府都开了苦瓜全宴。

几位日夜盼着古董到来的老先生根本不在乎吃的是什么,只有楼少帅,每次拿起筷子都要沉默半晌。然后沉默的扒饭。

十月十七日,大连方向开来的火车终于抵达关北火车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