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生育有子嗣的妃嫔都被其子接出去宫里过了,没生育过的也被照顾得很好。
新皇孝顺,就算太上皇只带走了皇太后,对留在宫里未生育的妃嫔也恭敬得很,新后每季度都会特别关照这些太妃太嫔。
她虽然也在其列,但因为她是太上皇亲自下令在佛堂祈福,就算有新后和亲生儿子关照,底下伺候的迎高踩低的奴才照样不少。
就算她只是住在佛堂,并没有失去人身自由,可以随意在皇宫里游玩,可现在谁都知道她不得圣心,是唯一一个虽诞下皇子却不能出宫荣养的妃嫔。
赵嫔不知是悔是恐,反正对齐文谡越抓越紧,他只要有一天不来看她,她就有些情绪失控。
齐文谡被她折腾的疲惫不堪,最后干脆只每月初一十五才带孩子进宫请安。
后来外放时更是把妻儿都给带上了,赵嫔一下连进宫看望的人都没了,只有每年送进宫的节礼。
赵嫔以为齐文谡是在躲她,报复她,不然他外放只带妾室便是,为何还要带上王妃和所有的孩子
但其实齐文谡不过是受长辈们的影响,四叔和范叔叔外放都会带上妻儿,他外放自然也要带上的。
所以当他收到赵嫔因此而充满怨忿的书信时,他颇有些头疼的揉了揉额头,对王妃道:“往后宫里送来的信你自己看着就好,她要是有需要的就叫人给她送去,若是写了一些不好的话,你便不要理她了。”
秦王妃应下。
皇宫里久等不到儿子回来和书信的赵嫔越来越绝望,只能每日对着满眼慈悲的菩萨发怒道:“你不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吗,我每日念经求你,却从未见你救过我,满足过我。”
不在身边的人实在很难让人记起,何况赵嫔于齐文谡一家还是那样的性情,所以他们一家日子都还过得不错,至少赵嫔对他们的影响很有限。
关心儿子们的齐修远自然也收到了这些消息,他丢下信件,对依然跟在身边的暗卫统领道:“文谡已经长大了,朕为他做到这个份儿上已足够了,这样的信息不用再递过来了。”
。。。
第1318章 番外 论异心的养成(1)
人到晚年就喜欢回忆早年间的事,四皇子齐文谧说不上后悔不后悔,但心里总是有股淡淡的失意的。
看着大哥与众兄弟相扶相持,于他和老五却总有一股隔阂在,不过,若是在他和老五有异心的情况下,大哥还能心无芥蒂的对我们一视同仁,那才是有病,只怕不用他和老五想办法,其他兄弟和大臣都能把他拉下皇位。
齐文谧总是会想起很小时候的事,那时真是天真无知啊。
大哥有爱兄弟,所以虽然贵为太子却跟兄弟们很好,每日下学后都会亲自带他们玩一段时间。
当然,这也与皇后的大度有关,不是每一个皇后都愿意嫡子与庶子这么玩的,就算是血缘关系的兄弟也一样,这在他成亲有了众多孩子后的深切体会。
当时史家外祖还只是一个不入流的五品知州,上书房里有大哥和小熊堂哥镇压,谁也不敢欺负小的,一群孩子整天除了读书就是凑在一起闯祸,日子过得实在是太快活。
母妃因为家弱位卑,从不让他与太子发生冲突,让他在上书房里唯大哥是首。
他是太子,本来就是首,就算母妃不提,大家也都会听他的,但是母妃一日复一日的提醒,多少让他心里有些不舒服,但太子大哥的确对他们好,这点不舒服很容易就能被人忘却。
年老的齐文谧躺在摇椅上想起年幼的事,仔细的甄别,发现真正开始变化的是四叔为父皇寻访名医奇药的当年。
那一年发生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父皇突然中毒倒下,宫廷戒严,他正惶惶然时母妃悄悄地带他见了史家舅舅。
史家舅舅五年前考中二甲进士,如今已入吏部历练,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官,但因为他是二甲第八名,又入过翰林院,因此前途无量。
史家舅舅一见到他就恭恭敬敬的跪下见礼,当时他不过是个**岁的孩子,心里又因为父皇的突然倒下而惊惶,见舅舅一个大人对他如此恭敬,不免生出一种我也是大人,我能顶天立地的感觉
当时史家舅舅就是问父皇的情况,然而那时坤宁宫封锁消息,就是他也只知道父皇在朝会上晕倒,为何晕倒他却是不知的。
史家舅舅就叹息道:“殿下,您是圣上之子,与太子是一样的,为人子者当以孝为先,圣上病倒,您不仅不能在旁服侍,竟然连陛下所患何病都不知道,实在是”
又道:“太子此举岂不是要陷你们于不义吗”
很简单的挑拨离间,但当时他既年幼又心慌,一下就中招愤怒起来了。
太子哥哥也不过才十五岁,小熊堂哥只有十四,二哥更是年幼,但为什么连二哥都可以知道父皇的病情,自由出入坤宁宫,只他和诸位弟弟不行
他很不服气,因此开始处处留心坤宁宫,还跑到殿外闹着要见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