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我在襄阳等你歌词 > 第二十五章 铁骑初成(第3页)

第二十五章 铁骑初成(第3页)

当夜,他挑选了两百名擅长攀爬的突击营士兵,趁着夜色从缺口潜入城中,打开了城门。宋军一拥而入,与蒙古兵展开巷战。战至天明,遂安城插上了大宋的旗帜。

历时三月,蜀地十余城相继光复。当孟之继与杨恢在德阳会师时,城中百姓自发地涌上街头,焚香跪拜,哭声与笑声交织在一起,听得人眼眶发热。

德阳府衙内,孟之继铺开地图,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红色标记——那是他们收复的城池。从剑门关到遂宁,从绵州到遂安,这片被蒙古人蹂躏了数年的土地,终于重新回到了大宋的怀抱。

“孟将军,”杨恢端着酒碗,眼中满是敬佩,“若非将军神兵天降,蜀地光复绝不会如此顺利。我已上奏朝廷,为将军请功。”

孟之继举起酒碗,与他碰了一下,仰头饮尽:“这不是我一人之功,是全体将士的功劳,更是蜀地百姓的功劳。”他望向窗外,德阳的街道上,已有商贩开始摆摊,孩子们在巷口追逐打闹,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只是,”孟之继话锋一转,眉头又皱了起来,“蒙古人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得抓紧时间修复城防,安抚百姓,囤积粮草,准备迎接他们的反扑。”

杨恢点头赞同:“将军说得是。我已下令各县加固城墙,清点粮草。蜀地天府之国,只要我们守住了,蒙古人便休想再前进一步。”

夕阳透过窗棂,照在地图上,将“四川”二字映得格外清晰。孟之继轻轻抚摸着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心中暗道:等收复了襄阳,与蜀地东西呼应,互为犄角,定能挡住蒙古人的铁骑。

他想起临行前黄蓉来信的嘱托:“蜀地湿热,记得多喝些祛湿的汤药。”不知桃花岛上的佳人此刻是否安好,郭靖的旧伤有没有复发,黄蓉……是否也在牵挂着他。

一阵风吹过,带来了成都平原特有的稻花香。孟之继深吸一口气,将思绪收回——眼下,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立冬这日,成都城头插上了大宋的旗帜。四川,终于收复了!

入城那日,百姓们夹道欢迎,哭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孟之继看着城中残破的房屋,看着百姓们脸上劫后余生的喜悦,心中百感交集。

此时,四川制置使已由杨恢换成了王遂。好在王遂也是个明事理的人,知晓孟之继在收复四川中功劳卓著,且与杨恢早有约定,便依约拨付了足够装备三万人马的食盐和生铁,还额外赠送了一批中原的启蒙书籍。

“孟将军年少有为,王某佩服。”王遂握着孟之继的手,感慨道,“若大宋多些像将军这样的栋梁,何愁蒙古不灭?”

孟之继谦虚道:“大人过奖,此乃将士们用命,百姓们支持之功。”

处理完四川的交接事宜,孟之继没有多留,带着盐铁和书籍,再次踏上了前往西南蛮地的路。

有了充足的盐铁,交易进行得异常顺利。夜风寨的木巴看到雪白的精盐和锋利的铁器,笑得合不拢嘴,不仅如约送上了更多的马匹,还亲自带着孟之继去见了邻近的白狼族。

白狼族的首领是个名叫巴图的壮汉,起初对中原人颇有戒心,但在看到盐铁和那些印刷精美的启蒙书籍后,态度渐渐缓和。尤其是当孟之继提出,愿意派中原的先生来教部族的孩子读书时,巴图彻底放下了戒心,与孟之继歃血为盟,不仅答应出售马匹,还让族中三千青壮加入了新忠顺军。

“孟兄弟,以后你就是我们夜风寨和白狼族的朋友!”木巴拍着孟之继的肩膀,大声道,“谁敢欺负你,就是欺负我们!”

巴图也瓮声瓮气地附和:“没错!我们的人跟着你,定能打胜仗!”

这次蛮地之行,孟之继收获颇丰,不仅换来了三万五千多匹矮脚山地战马,还招募了三万余名少数民族青壮。这些人身手矫健,熟悉山地作战,稍加训练便是出色的骑兵。

1238年春,孟之继带着新招募的骑兵和战马返回黄州。

此时的新忠顺军,已是兵强马壮。前军步甲、后军弩阵、水师战船、中军骑兵,四军齐备,总兵力达到十万人!在孟之继结合前世经验制定的训练制度下,将士们军纪严明,战术娴熟,各军之间配合默契,战斗力已远超一般的宋军。

这日,黄州城外的演武场上,十万人马列阵受阅。步甲营方阵整齐,长枪如林;弩阵营箭矢上弦,蓄势待发;水师战船在江面上列阵,旌旗蔽日;骑兵营的战马嘶鸣,气势如虹。

孟之继与孟珙并立于高台上,望着这支由自己一手打造的铁军,心中豪情万丈。

“好!好!好!”孟珙连说三个好字,眼中泪光闪烁,“之继,你做到了!有这样一支军队,我大宋有望了!”

孟之继望着台下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又想起远在江陵的武三娘,想起黑龙潭的黄蓉与郭靖,想起那些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心中暗下决心:定要用这支军队,守护好这片土地,不让蒙古铁蹄再踏中原一步!

春风拂过演武场,十万人马齐声高呼:“保家卫国!誓死效忠!”

声音响彻云霄,带着无尽的力量,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