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
早就在旁边准备好的外科医生,迅速上前,先将小伤口处理好,然后示意杨以辰做一些动作,他们上前进行一些检查,让他把外衣脱掉,可看到,再强悍的肌肉他也只是人体的一部分,还是能够看到有一些地方有一些小的淤青,在数个人围着你打的时候,你不可能做到全身所有地方肌肉都紧绷着对你进行保护,你的注意力至多集中在几个地方,更多的区域,你只能靠着自身的硬件条件去扛,自然而然抗击打的能力就差了一些。
杨蜜很心疼,根本不管别人,拿过武术指导们从国内带过来的跌打酒,眼含泪水,嘴里有着小女人的碎碎念,一边给他揉擦那些淤青,一边碎碎念,说什么大家都猜得到,要听,也就杨以辰听得到了。
最让人感觉到欣慰的,是刚刚拍摄的过程没有任何纰漏,这么乱的情况下,像是梁超伟和其中一个来自内地的武替,打的没有国外演员那么激烈,也没有关系,根本就看不到,可以说,这一遍,成功了,波特和吴宇森看到画面,很确信这跟整部电影的节奏对上拍了,之前的别扭消失了。
几名外国演员,都竖起大拇指对着杨以辰,他们敬业,也无比赞赏跟他们一样敬业的人,尤其是这些已经成名的大咖,不管他们有多么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对杨以辰这样的演员,从不会吝啬赞许和敬佩,哪怕他们始终没有成功,会对很多看到过演戏的演员不屑一顾,对杨以辰这类演员,绝不会在任何环境下去说三道四,也不太会去当着别人面赞誉别人,只会在喝着啤酒的时候高谈阔论,道几句我曾经在某部戏里面,真打过杨以辰,当时真出力了。
“好啦好啦,没事了,这种小事都要哭哭啼啼,以后我要是真拍一些更危险的,你还不把眼泪都哭干了啊。”杨以辰抬手擦拭着杨蜜眼角的泪水,面对这样一个女孩,还有着重生前对方是明星的先入为主印象,但凡是个男人都扛不住,杨以辰的语气和态度,也有了些微的变化。
杨蜜脸一红低下头,年纪摆在那里,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在学校里有很多人追求她,一直视若无睹,因为在她的心目中有更为优秀的男人,现在这个男人突然对她温柔了,那种感觉立时让她迷醉,几秒钟之前所有的情绪,在这一刻都被驱散,满满都是羞涩,满满都是幸福,这时候,真的就只是一点温柔,对女孩子而言就是最大的幸福。
当杨蜜反应过来的时候,只能娇羞跺脚:“杨以辰,你混蛋,下一次被人打死我都不管你。”
十几米之外,杨以辰已经上了车,趁着整个人的状态和身上服装状态前后衔接,直接开拍他被弄到车上带走的戏份。
这段戏不算短,多数是他特写的独角戏,偶尔穿插一些车内的中景,几乎全部都是他的特写。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能够传递多种含义,任何一个演员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甚至伟大的演员,都必须拥有一双传神的眼眸,能让眼睛代替你来演戏,而没有眼眸的戏份,面部的微表情、台词、动作和环境配比,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演绎成功的难度要翻倍。
现如今杨以辰面对这场戏,有点类似之前的被打戏份,看似不重要,实则很重要,每一个满分一百分的考试试卷,在上面总会有一些很难答对的小题,一分两分,就让考生之间拉开了差距。
车子要有一定的颠簸,光线不够好,本来可以在棚中拍摄,但想到真实开一圈的效果更佳,又不是没有这个条件,也就真的选择在车中拍摄,眼睛被蒙,身体被限制在原地不能动,没有好的光线,诸多的拍摄难题集中在一起,更加考验杨以辰这一段的发挥,甚至吴宇森连什么监视器都不看了,就坐在车子里的后面,现场盯着杨以辰,随时喊停,随时调整,他实际上有些担心,担心杨以辰的要求过高,会给自己画一个圈子,走不出去。
吴宇森看着前面靠在车内的杨以辰,他正在努力的寻找状态,面部微表情搭配手指的动,来提醒观众你们要认真看了,不能用眼神又不能说话,旁白内心独白又显得太过一般,表情一点点微小变化、手指给人一种暗示他在记录一些什么东西,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各种来自车外的声音和颠簸转弯车子加速减速的状态,都会跟这些契合在一起,呈现出一个强人在这种情况下依旧具有反击的强大能力。
一部商业片,你去苛求一百分,难度太大,按照吴宇森的理解也没有必要,做到我们能够做到的最好就可以了,一些小细节认真做好就可以,不一定非要每一个镜头都突破自己突破剧情的束缚。
如果杨以辰知道他现在的想法,只会回一句话:“这就是您,在好莱坞成功而又失败的原因,一名导演和一名演员,如果不能尽其所能尽善尽美的去完成一部电影一个角色,每一次的遗憾会累积起来,慢慢的,你会习惯遗憾,习惯于不够完美的结局,最终,你的结局也一定是不够完美。成功过,登顶过,失败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二章 前路无悔
颠簸。
狭窄。
光线。
一个个的限制条件,让拍摄的难度因为一遍遍的重来而不断增大,司机和摄影师都想着要不然还是算了吧,到棚内模拟环境拍摄吧,为了真实而让演员的表演受到限制,得不偿失。
想归想,看到导演和辰仔都还在努力着,他们自然没有什么理由去开口,默默的祈祷着,希望拍摄可以顺利的结束,同时内心对于这样的导演和演员是很钦佩的。
在香江,都说香江电影黄金时代过去了,二十一世纪靠着《无间道》在重新找回过往的辉煌,无数的电影人在讨论着为什么我们失败,一部分人将答案归咎于观众口味的提升,很少有人想到,当电影越来越商业化后,产业形成,从艺术到工厂性质的复制生产,你能指望这样的量产产品能有多高的成就吗?
现在,华语电影市场回暖,所有人不管多么抨击杨以辰,都必须承认,他虽不是开启这回暖的那一个,却在这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直接间接给华语电影添砖加瓦,让这个产业不再是一些人淘金者任意践踏的行业,让这个行业拥有了自己的旗帜。
民营企业怎么了,兄弟集团很好做了行业的榜样。
我赚钱,我盈利,我获得话语权,可这些并不耽误我为整个行业竖立一个行业道德的标尺,建高档次多功能的电影院线,拍摄高质量有票房有口碑的电影,培养更多的新人。给整个影视圈的艺人进行一种规范的管理,将两岸三地的艺人互通有无……
这些。兄弟集团都在做着表率,没有了传统上面直管那些影视单位的束缚。它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不需要去看评价,只需要看如今兄弟集团签约艺人从质到量的增加,即可窥得一斑。
为什么兄弟集团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