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封爵位,还是个终身的。
但一次封赐二子爵位,这在本朝,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了。李超五个儿子,都还不满一岁呢,结果全都封爵了,三个实封世袭两个虚封终身,郡公县子加三个县男。若上加上李超的赵国公和李铁枪的上洛郡公,那灞上李家,现在就是一门七爵。
这份荣耀,真正是让无数人都艳羡。
襄阳城里,太子和李超要回来的消息,立即传遍了全城。听到这消息,大家多半是感情复杂的,尤其是那些大户们。
好多人原来还盼着李超吃个亏,这样以后他就不敢过于嚣张苛刻了。可现在人家一个月时间,把数州内的土蛮们治的服服贴贴的,在山南那是威望大增,连带着太子殿下现在都是名声大涨啊。
毕竟这次平乱,李超是打着太子挂帅名头的。虽然大家都知道,其实太子才是个娃娃,什么事情都是李超拿的主意。但哪怕只是挂个名,也不得了的。何况太子殿下,是真的去了房州,听说还一直在军中,了不得。
李超又回来了,还挟大胜之威,以后谁还敢跟李超炸刺。
倒是山南的普通百姓,尤其是那些因为旱情严重,都已经家中无粮,甚至是家中无钱换粮票的百姓,却是非常开心的。
有李相国在山南,他们才可能继续以工代赈,每天能领到粮票,能去领到让一家人填饱肚子的救济粮,虽然一分细粮九分粗粮,可毕竟还可以留在家中,还可以让妻儿子女不饿肚子不是。
就算上面有通知,说青壮要陆续调去修新都,可家人留下也还是能领到救济粮的。
灾荒之年,有一口吃的,就是万幸了。
不管李相如何手狠,百姓们都不管,他们只看到,有李相在,他们就还能继续领救济粮,至于要去捕蝗要去捞鱼,或者去修新都,都无所谓。
只要这救济粮不断,做什么都行。
尤其是不少老人,每次都不厌其烦的要感激李相的救济粮。经历过大业年间的战乱、饥荒的他们,可是深刻知道,当朝廷不能赈济灾民之后的可怕。
被迫背井离乡,外出逃荒要饭,真正是走一路死一路,还得经历抢劫、裹挟作乱,被官兵剿杀等等可怕的事情,十个出去的,最后都不一定能有三个回来的。
救济粮难吃?
那是没吃过更可怕的东西,那时饥荒,官仓不放粮,他们开始的时候吃糠咽菜,糠吃下去,却拉不出来,最可怕的还是吃土,土不但拉不出,而且还会胀腹而死,饿极的人吃土想缓解下饥饿感,结果就是最后胀腹而死。
逃荒路上,连草根树皮都没的吃,特别是到了冬天,又饥又饿,许多人一夜过后,就再也没起来。
在家千般好,出门万分难,逃荒更是如此,现在这样,真是太好了。
不管是官吏还是大户豪强富商或者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决定明天一早去迎接太子和李相国回城!(未完待续。)
第660章 皇帝要来了
深秋。
天越来越冷了,树叶黄了,田间萧瑟。今年的秋收,不出李超的意料,绝大多数的庄稼都绝收了,只有河边有水的小部分田地庄稼,才保住了收成,可产量也不及往年。
李超从朝廷寄给他的一些信件中得知,河南河北关中三地今年秋收,收获不足往年两年。山南地区要好的多,收成大约为往年的三成左右。
不过粮食今年收获少,但蝗虫收获却还不错的。
今秋的蝗虫不少,却没能形成大蝗灾,一来是数量本来就不算多,二来还是被捕的太多了。各州各县各乡各村,田间地头河边路旁,天天晚上火光点点,到处都在捕蝗。
不但蝗虫倒了霉,今年什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河里游的,也算是灾年。一切能吃的飞禽走兽,都被列入收割之列。
李超看着各项汇总的报告,眉头稍舒展了一些,天气凉了,但流民没有出现。朝廷的控制力还很好,这个控制不是靠用强,毕竟现在各地报上来的消息,还没有哪里饿死人。
那些家里青黄不接,没粮又没钱的,已经在领救济粮。
不饿死人就好。
太子承乾在试吃着一套新铠甲,一套金光闪闪的新铠甲。这玩意,外面贴了金箔,其实很薄,如果上战场,效果还不如一件普通的皮甲。但承乾毕竟才八岁,这次刚‘率领’着五千府兵,打服了好几十万土蛮,肯定会有点沾沾自喜的。
李超也愿意让他装一回,毕竟这对给太子加些声望的。
本来李超意思是在襄阳弄个入城仪式,到时把一些土蛮的寨主首领什么的,来个俘虏展示,再让府兵们换上干净的铠甲军袍,弄个整齐的队列入城,再让李承乾站在战车之上,身穿铠甲入城。
场面就足够了。
可李承乾却觉得他原来的那套皮甲太普通了,简直就是小兵甲和小兵乙的装束嘛,哪能配的上明天那盛大的场面呢。
他想起他爹原来中原之战结束之后,身披着金甲,跟李世绩同乘战车入长安城时的那个盛大凯旋仪式。
李承乾非要也穿一套那样的金甲,还要求到时李超也要跟他同乘战车,一起穿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