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来,我们才多少?跟他们比不值一提,论身份地位,我们只是一群小粮商罢了,卑贱商贾。认粮食,我们仓里才多少粮?哪个手里有一万石粮吗?没有吧?所以说,天塌下来,也还有高个子先撑着。若是那高个子,都没有什么意见,我们在一边说有什么用?”
“我们真的就把一半粮食平价和买?”有些商人还是一脸不甘心。
眼看着旱情越来越严重,这谁都看的出来,手里的粮食,那是要节节上涨的啊。留在手里,就能大赚一笔,现在市价和买,哪怕比他们买的价还能赚点。但现在这个行市,不大赚那就是亏钱啊。
“李相国可是个厉害人物,我劝大家还是不要当这个出头鸟。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万一你们直接撞上去了,到时可是谁都救不了的。”
一说起李超,于是厅中人都没人敢再抱怨了。
实在是这李超名头太响啊。
哪怕是他们这些市井中的商贾,又有哪个不知道呢。
“都说李相国这人最好说话,哪怕是对商贾也并无歧视啊。”有人说道。
杜立冷哼几声。
“李相国人确实名声不错,但你以为李相真的就是笑面弥勒佛?李相今年不到三十吧,比陛下还年轻两岁,如此这般年纪,就已经是相国,还是当今第一得陛下宠信之臣,你以为是怎么来的?我奉劝大家几句,不管这个事情怎么发展,大家都还是先老实的静观其变,千万千万不要去当那个出头鸟!”
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一番商议过后,与会的粮商各自离去,只有几个人没走。
“杜行首,咱们真的要把一半的粮食和买给朝廷?”其中一人问。
“我们可否少报一点上去?”
杜立轻笑两声,“我劝你们还是不要玩这种花招。”
“那真要拿出一半来啊。”那人万万不舍的摇头叹气道。
“些许粮食而已,你那般心疼在意做什么,如果你相信我,那么你这次不但不要隐瞒少报,还最好是马上准备好粮食,等李相国一到,立即就如数把一半粮食拿出来和卖给官府。”
“这?”
“王老弟,若是你能结交上李相国,别说几千石粮食和买给朝廷,就是送,也完全值当!”杜立笑着说道,“想想看,这天下还有几个比灞上李家更过硬的靠山?”(未完待续。)
第616章 老王(恭喜杨oppa晋升盟主!)
做为沟通长安与山南之间的黄金水道,丹江的水很美。
两岸青山,夹一碧水。
轻舟在碧水中划过,犹豫驶在天空。
李超很感叹这个时候的水质,更感叹这个时候的空气,没有半点污染啊。不会有雾霾,也不会有污水。
李承乾这一路上,丹鱼没有抓到,但钓鱼的本事是节节上涨。他带着他的童子军大队,现在基本上承包了船上的捕鱼任务。
行在船上,吃也在船上。
船工们都是河边本地人,李超租用他们的船只,按市价给钱。船工知道坐在船上的就是当今的宰相和太子之后,说什么也不敢收钱。
李超笑着硬给,最终老农才敢收下。船不是很大,带蓬,下雨也不怕。船舱不大,舱板擦的很干净,一头还有一个养鱼的舱。这个船工就专门在这一段江上行驶,有货就载货,有客就载客,闲时也打鱼,有时还摆渡,反正挺悠闲的,黝黑的皮肤下,是很瘦但却又很健壮的肌肉。
看起来好像五十来岁了一样,可问过之后,才知道只有三十来岁。他家就住河岸边,家里也有地,但地不多,平时由妻子照顾,大的儿子也上船帮忙。农忙之时,则也会回家帮忙。
说到如今的日子,船工还是比较满意的。
“还不错,圣上免了税赋,还均了田地。”
商州山多地少,船工家其实也没分多少地,一大家子人,只有五亩来地。好在他家祖辈都是在丹江上撑船的,撑船也算是祖业。打小跟着上船跑码头,一代代传下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咯,都是如此。”船工很朴实,他觉得现在的生活还是不错的,家里分到几亩地,虽不多,但起码纳完租庸后,口粮还是有的。平时撑船,载货拉客摆渡,再打渔,一家人的生活还能温饱,已经很不错了。
船工做鱼的本事不错。
一般船上人都有手打鱼和做鱼的好本事,也不用什么佐料,没什么高超的花式技巧,简单的煮炖,佐料也只有一点盐,还有一些生长在河岸边上的树和草的叶子。
煮出来的鱼,汤鲜味美,真正只有一个字评价,鲜。
“老师,我感觉老王做的鱼比你的好吃。”李承乾很无耻的叛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