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春城内,于禁面洛阳而跪泣。
六年了!
自樊城被擒,已经六年了。
这六年里,于禁背负降将罪臣之名,苦苦煎熬。
由意气风发的左将军被贬为镇南将军,时常受人辱骂猜疑,六年的时间让于禁头发都花白了。
如今终于拨云见日,迎来了新的希望。
送走了信使。
于禁又派人去请司马懿赴宴。
平春和义阳,互为犄角。
既然司马懿到了义阳,身为平春守将又是刚迁任的前将军,于禁自然是要跟司马懿达成友好沟通的。
司马懿是抚军,既是引兵来增援的,又是来监督于禁的。
在得知于禁被迁为前将军后,司马懿就明白了曹丕的用意。
同样。
司马懿也庆幸曹丕会选择厚待于禁。
眼下淮南局势紊乱,若于禁再出现变故,将是整个淮南的灾难!
故而。
在得到于禁的请帖后,司马懿就带着随军的长子司马师来到了平春赴宴。
“前将军苦尽甘来,可喜可贺啊。”
司马懿见面就夸于禁,更是令司马师奉上贺礼。
在为人处世上,司马懿是很擅长的。
这也是为何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能受到众多公卿大臣联名作保的原因。
在没有反迹之前,司马懿就如昔日的王莽一般谦恭待人,即便是于禁这样不怎么善与人相处的武将,也能自司马懿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春风。
“承蒙陛下信任,我才有今日,我已在城内备下酒席,请抚军随我入城。”于禁也没忘记在司马懿面前表达出对曹丕的敬意。
而在另一边。
刘备的诏命,也经由信使快马快船的送到了柴桑。
看得周鲂心惊不已。
去时半个月,来时半个月,意味着刘备在得到刘封的军报后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就下诏了!
原本周鲂还有些担心,刘备会不会因为刘封的功劳太大就有所犹豫,亦或者派人来监督刘封。
结果。
别说派人监督了,刘备都没犹豫,甚至连刘封拟送的名单都没有任何的改变。直接就按刘封的要求下诏了。
更是诏命刘封全权负责江东诸事,有需要就直接找刘禅协调,不用再派人入长安请命。
换而言之:刘备只看结果,过程刘封自己看着办。
见刘封如此受刘备信任和器重,周鲂的底气也更大了:只要我诚心追随燕王殿下,吴郡周氏必将崛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