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三国我不是刘封笔趣 > 第132章 诸葛亮至刘封论北伐战略6K(第7页)

第132章 诸葛亮至刘封论北伐战略6K(第7页)

对于身处嫌疑之地的刘封而言,如何能让刘备看到自己的努力,尤为重要。

因此。

当确定刘备不想回成都后,刘封就不想让刘备回成都了。

江陵多好啊!

碧水蓝天彩云追,江陵美景不思归。

很快。

刘封又给刘备寻到了借口。

“军师,其实我对《隆中对》有个疑惑,方才没来得及讲,还请军师听完后,再决定要不要让父王回成都。”刘封拱手再道。

诸葛亮眉头微蹙:“封公子,你应该明白,亮为何要请大王回成都。”

刘封当然明白。

曹丕若是篡汉自立,那么刘备就得称帝以继汉统。

若要劝刘备称帝,荆州这群人肯定是劝不动的,依旧得成都那批劝刘备称王的人才劝得动。

不过。

要劝刘备称帝,未必得刘备回成都,成都那批人也是可以来江陵的!

见刘封不言。

诸葛亮叹道:“亮,洗耳恭听。”

刘封肃容而道:“军师的隆中对,虽然堪称天下奇略,但已不适合当前形势。

如今,汉中人迹罕见,栈道多毁,没有十年时间,汉中很难恢复生气;兼之蜀道艰难,父王届时若以年近七旬之躯走险道北伐,如何能令众臣心安?

况且,我方军力本就弱于曹魏,千里之遥还要二分兵力,实难取胜。

故而我以为,应该征调西川之兵入荆州,假使曹丕真行篡汉之举,就集中优势兵力先取襄阳和樊城。

而后在汉水以南,屯兵五万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轮休,常驻四万人,一边种田一边戍守。

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汉水,足够十万之众五年军食,再待天时以向宛洛,则无往而不克。”

若说一开始画给刘备看的《隆中对简图》仓促且有讨巧的嫌疑,那么刘封此刻论述的战略,则是在新城郡当了大半年太守后,仔细思虑而得。

其中参考了伟人对隆中对的评价,参考了邓艾屯田积粮于淮水,参考了诸葛亮和姜维屡次北伐,也参考了桓温北伐,参考了曹丕的短命等等。

刘封也曾派人去汉中问过魏延出秦川的困难度。

魏延给的回信简单而直接:不如冒险走子午谷,或可毕其功于一役。

言下之意就是:走子午谷虽然风险大,但有成功的可能;走其他路,几无可能。

刘封不怀疑魏延这话的真实性。

在汉中的时候刘封就跟魏延打过交道,虽然魏延为人孤傲但也是个敢拼命的实践派。

魏延这般回信,就意味着汉中出川的几条路魏延都亲自去走过。

最终得出不如“冒险走子午谷”,并非魏延觉得走子午谷有多高明,单纯是无奈之举!

出秦川,太难了!

再加上刘备赖在荆州不走,让刘封更偏向于先夺襄樊再屯田于汉水以待时机的北伐战略。

府内陷入寂静。

不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陷入了沉思。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