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人中,除了寻访文化遗迹的学者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盗墓贼混迹其中,这些人不用说,肯定是被那些不为人之的宝藏所吸引去的。
大家坐车直接去了古墓的所在地,到了那里之后,他们就被眼前的一幕所惊呆了。
只见满山遍野全是洞,断崖上,地面上,没有一处地方是完好的,而这些洞,不用说也知道,都是盗洞。直到现在,楚琛才明白,之前秦教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么多的盗洞,一时半会,你怎么找的到那处古墓的真正位置?
过了良久,楚琛才回过神来,震惊的问道:“秦教授,这里怎么会是这个样子?难道当地就没有人管吗?”
秦教授苦笑道:“这怎么管,我们有心也是无力,你也知道发掘和保护古墓可都要资金的,我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秦教授所说的事情,楚琛到也知道,一般来说,出土的文物,由于突然的环境改变就会打破文物本身的稳定性,如果此时不进行保护,那文物就会因此而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坏。
另外,如果文物被战火焚毁、被拆除或维修不当失去原貌,铜铁器、书画、竹木漆器、陶瓷等因保护、搬运不当被损坏,还有自然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为了给这些文物恢复原貌,就要进行必要的修复工作。
而无论是保护还是修复,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就以国内某个文物大省来说,估计现在至少就有五六万件重度腐蚀以上的文物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按照平均修复一件文物约需三千元计算,抢救性保护就至少需要经费1。5亿以上。
这还是抢救性保护所需的经费,还有其它日常保护的费用等等,可以说每年所花费的钱,都是天文数字。而且,光有钱也不行,修复的话,你总得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吧?
往往一省之中的专职文物修复人员,只有十来个而已,这还是多的,有些地方还更少,这同样也是制约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因素。
虽然文物保护看起来好像困难挺多,不过在楚琛看来,其实这还是源于国家对文物保护太不重视了。
就说某些人少吃点、喝点、用点,每年省下来的钱,用在文物保护上,根本就绰绰有余了,而相关的人员,国家只要扶持,也很快就可以解决。
当然,对于这样的建议,对某些人来说肯定是不会采纳的,现在可是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至于什么文物保护,还是请靠边站吧。
接下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楚琛他们还进入盗洞里面去看了看,只见,洞里面连着洞,里面的空间估计可以藏下整整一个村子的所有人。而且更让楚琛痛心疾首的是,满地都是被打碎的陶罐,光是看着,他就觉得心疼。
此情此景,李蓓蓓同样也看的是目瞪口呆,说道:“这也太猖狂了吧?”
楚琛问道:“秦教授,盗墓贼应该不至于这么猖狂吧?”
秦教授闻言苦笑道:“你觉得有这么大胆的盗墓贼吗?”
想想也是,如果盗墓贼能有这么胆大,那真是稀奇了。
于是楚琛皱着眉头,对一名随行员工问道:“这种情况你们这难道不应该管一管吗?”
那位员工苦笑道:“我们也是没办法,这里的人太穷了,又没什么文化,我们经常宣传,但是他们就是不听。而且我们文物部门本来就是清水衙门,既没钱又没权,谁都不拿我们当回事,我们想管也没法管啊!”
楚琛闻言摇了摇头,工作员工说的也是事实,要不是因为穷,当初,秦州西邻也不会发生那起震惊全国的秦公大墓被盗掘的事件。(未完待续……)
第两百五十三章 审讯
当时,秦公大墓被疯狂盗掘,以致大批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其中青铜重器百余件,多有“秦公作铸用鼎”、“秦公作铸用壶”、“秦公作宝簋”等铭文。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陇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秦公大墓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确认该墓地为秦公西陲陵墓区。但因为发掘时,墓地已遭受了严重破坏,文物流失严重,而且许多文物已经难以寻回,成为难以弥补的憾恨。
这件事情的起源,也是因为当时村民贫穷,于是想到了挖“龙骨”卖钱,而在挖龙骨的过程中,秦公大墓不幸暴露在“有心人”的视野之中,于是不少人加入到了“挖金玉”的行列,以至于秦公大墓遭遇了拉网式的盗掘。
李蓓蓓愤愤不平的说道:“穷就能盗墓了?那是不是因为穷就能理直气壮的杀人放火啊?”
工作人员苦笑道:“杀人放火到也不至于,但都是埋在地里的东西,许多人认为挖出来也没多大事情。而且他们也有个法不责众的念头,这么多人在挖,也不好就单单抓他们一个,如果抓的多了,搞不好都会出现群体**件的。”
李蓓蓓冷哼一声嘀咕道:“哼!全都是目无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