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好像在一点点变好。
但苦难如影随形。
村里的富农需要输血,全村只有马有铁是“熊猫血”。
于是,抽血成了他的义务。
一次,两次,三次。
富农的家人用一件廉价的大衣和一点点粮食作为回报,却连饭都不肯让他们在屋里吃。
马有铁只是沉默地接受。
曹贵英心疼他,却也只能默默地给他递上一杯热水。
史铁笙看着这一幕,身体里潜藏的疼痛似乎也被勾了出来。
这种无力感,这种被命运和他人随意摆布的无力感,他太懂了。
这就是人生。
凄,苦。
电影里的苦,不是声嘶力竭的呐喊,而是沉默的承受。
是曹贵英控制不住尿失禁后,马有铁默默用大衣为她遮掩。
是他们辛辛苦苦盖好的房子,因为政策要被推倒,只为了给富农的儿子换取补贴。
是他们收获的粮食,除了还债,所剩无几。
银幕上,是两个卑微如尘土的人,在用尽全力地活着。
可越是努力,命运的巴掌就扇得越响。
史铁笙觉得,自己已经看到了结局。
这样的故事,必然会走向一个彻底的悲剧。
只有悲剧,才能让这份苦难升华。
只有死亡,才能让这份挣扎显得有意义。
果然。
最残酷的一幕来了。
曹贵英病了,发着高烧。
马有铁在外劳作,她想着给他送几个刚煮好的馍馍和鸡蛋。
她摇摇晃晃地走到村头的沟渠边,一阵眩晕。
噗通一声。
人就栽了下去。
史铁笙的心,也跟着直直地坠了下去。
来了。
就是这样。
用一个最不起眼的意外,夺走那仅有的一点点温暖。
他甚至已经构想好了接下来的情节:马有铁归来,面对的是妻子冰冷的尸体,他会麻木,会绝望,最后,他会卖掉所有的粮食,还清所有的账,然后安静地,在这片他爱着的黄土地上,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闭上眼,有些不忍再看。
这太残忍了,也太真实了。
这就是余桦所说的,不会让他失望的作品。
然而,预想中的死寂没有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