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京卫见郭清泉这么说,笑笑应道:“我一切遵从几位领导们意思,我在这里人生地不熟,需要几位领导多多指点。”
耿晓波一听,就忙不迭地给顾京卫倒上茶水,小心翼翼地看着他说道:“顾记者一路辛苦,这六安镇虽偏,但山泉水泡的茶还算清甜,您尝尝。”
卫玉玲也跟着附和,眼神里满是期待,仿佛顾京卫手中的茶杯里装着能扭转局势的解药。
郭清泉清了清嗓子,直接切入正题说道:“顾记者,今天请您来,一是想让您尝尝竹清县的农家菜。”
“二呢,也是有件关乎竹清县发展的事想跟您聊聊。您是省报的资深记者,眼光独到,还得请您给评评理。”
顾京卫放下茶杯,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笔,摆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模样,同时看着郭清泉说道:“郭处客气了,您尽管说,我一定客观记录。”
“是这样,”
郭清泉身子微微前倾,语气沉了下来说着。
“陈默县长到竹清县后,确实想干一番实事,这一点我们都承认。但他做事太急功近利了,完全不顾县里的实际情况,搞得干部们人心惶惶,连正常工作都没法开展。”
耿晓波立刻接话,像是找到了宣泄口说道:“可不是嘛!就说这六安镇,搞的那个特色种植项目,本来是县里扶持的惠民工程,陈县长一来就说项目进度慢、效益差,要给停了。”
“您说说,农业项目哪能一蹴而就?这一停,不仅农户们有意见,前期投入的资金也打了水漂啊!”
卫玉玲也连忙补充道:“顾记者,您不知道,为了这个项目,我们文旅局还特意规划了配套的采摘游线路,现在项目停了,线路也废了。”
“我们去找陈县长解释,他根本不听,还说我们是在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这不是委屈人嘛!”
卫玉玲一边说,一边抹了抹眼角,装出一副委屈巴巴的样子。
郭清泉适时地插话,把话题往自揭家丑上引。
“其实啊,我们也知道,这个项目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前期调研不够充分,对市场风险预估不足。”
“但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本该慢慢改进,可陈县长一上来就全盘否定,这不是瞎折腾吗?”
说到这里,郭清泉看向顾京卫,语气诚恳地说道:“顾记者,今天我们找您来,就是想自揭家丑。”
“您可以去采访一下六安镇的农户,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也看看这个项目停了之后的现状。”
“我们不是要抹黑陈县长,只是希望通过您的笔,让上面知道真实情况。”
“发展要稳扎稳打,不能搞一刀切的蛮干啊!”
顾京卫听到这,皱了皱眉,似乎在思考。他当然知道郭清泉他们的用意,但自揭家丑这个角度确实有点意思,而且如果能挖到陈默施政中的问题,这篇报道肯定能上头版。
顾京卫抬眼问道:“郭处,您说的这些情况,有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支撑吗?”
“比如涉及多少农户,前期投入了多少资金?”
耿晓波眼睛一亮,连忙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掏出一叠材料说道:“顾记者,您看,这是项目的基本情况汇总,里面有农户名单、资金明细,还有一些农户的反映记录。”
“我们都整理好了,保证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