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我在抗日卖军火作者海棠花开在冬季 > 第710章 苏联人缺武器装备了(第4页)

第710章 苏联人缺武器装备了(第4页)

战术的巅峰之作。

对德军而言,此战不仅歼灭了苏军大量有生力量,夺取了乌克兰的粮仓,还为后续进攻顿巴斯工业区扫清了障碍。然而,这场胜利也带来了严重的战略后果:由于将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主力调往南方,德军对莫斯科的

“台风行动”

被迫推迟近一个月,错过了东欧最佳的作战季节。

当德军最终在

10

月进攻莫斯科时,秋雨泥泞和早到的寒冬极大地削弱了德军的机动能力与后勤补给,为莫斯科保卫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对苏联而言,基辅的惨败是战争初期最沉重的打击之一,西南方面军的覆灭使苏联在西南方向的防线出现巨大缺口,德军得以长驱直入乌克兰腹地。

但另一方面,苏军在基辅的坚守客观上为莫斯科方向的防御争取了宝贵时间

——

7

月到

9

月,苏联利用这段时间紧急动员后备力量,在莫斯科周边构筑了三道防线,并从远东调回部分精锐部队。

此外,这场战役也让斯大林及苏军高层深刻认识到

“闪电战”

的威胁,促使其在后续作战中调整战略,采取更灵活的防御与反击策略。

但是从长远来看,基辅战役暴露了德军战略资源的局限性

——

尽管其在战术上无懈可击,但分兵多路的战略部署使其难以在单一方向形成决定性优势,尤其是在面对苏联这样幅员辽阔、战争潜力巨大的对手时,兵力分散的弊端逐渐显现。

而对苏联来说,这场战役成为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的转折点,此后苏军逐步适应了德军的战术,开始在防御中消耗敌人,并为最终的战略反攻积累经验。

而且基辅战役结束时,苏联西部工业区已暴露在德军兵锋之下。此前为应对战争威胁,苏联启动了大规模工业东迁计划,众多兵工厂如哈尔科夫拖拉机厂、第聂伯河沿岸的火炮工厂等,正顶着德军空袭与运输压力向乌拉尔、西伯利亚等地转移。

但搬迁过程远非一帆风顺:设备拆卸、铁路运输与重建耗时漫长,许多工厂虽完成地理迁移,却因生产线重组、技术工人流失及原料供应链断裂,迟迟无法恢复生产。

基辅周边的很多轻武器工厂,搬迁至新西伯利亚后,直到1942年初仍在调试设备,原本计划月产万支步枪的生产线,实际产能不足千支。

这种“迁移未达产”的困境,使苏联在1941年秋冬面临武器荒——前线急需的反坦克炮、冲锋枪等装备供应锐减,而新迁工厂的产能缺口,直到莫斯科保卫战打响时仍未填补,还有苏军在外蒙古损失

30

万人及大批武器装备更是让苏军雪上加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