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的乡亲们顿时哄笑起来,七嘴八舌地答道。
"那还用说?米饭香得很哩!”
"新麦烙的饼子,隔着三条街都能闻到香味!”
"没错!"小朋友眼睛亮晶晶的,小手在黑板上重重一点。
"所以这个字就是香字!
禾苗在太阳下生长,结出的粮食做成熟食香气扑鼻。
这就是香字的来历,大家都明白了吗?”
"明白啦!"十几个庄稼汉齐声应和,笑声在街口回荡。
有人还特意凑近黑板,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着这个新学的字。
有人还有鼻子吸着空气,好像要感受“香”字的味道!
这样的场景在红山镇随处可见。
不仅这个街口,几乎每个路口、每条巷道都有放学的孩子在教乡亲们认字。
虽然根据地开设了各种夜校,也鼓励家长向孩子学习,但识字教育仍然供不应求。
为此,学校特意组织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小先生"活动。
这既锻炼了学生,也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了识字的机会。
红山学校的老师们经常鼓励学生们。
让孩子们在平时放学时间或是休息日。
可以分散到红山镇根据地的各个角落,教乡亲们认字。
这样既能锻炼你们的实践能力,又能让你们更贴近劳动群众。
同时也为乡亲们提供了更多学习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因此,当首长和参谋长看到街头巷尾孩子们教大人认字的温馨场景时,不禁为之震撼。
首长由衷赞叹道:"林枫啊,你们红山镇的学习氛围实在太好了!
要知道,现在抗战时期全国文盲率居高不下。
而你们这里却能做到男女老少齐上阵学文化,真是难能可贵!”
参谋长也连连点头:"是啊,这种全民学习的景象,在其他根据地实属罕见”
林枫认真地说道:"首长、参谋长,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必须从识字教育抓起。
所以为了让老百姓更主动学习,我们在招工政策上做了特别安排。”
“红山镇根据地的工厂、工地等用人单位,都会优先录用识字多的群众。
他顿了顿,继续解释道:"这样一来,老百姓学文化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全家一起学习,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红山镇根据地的扫盲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